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秋季水溫適宜,是鱖魚的生長旺季,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強化管理措施,對促進鱖魚生長、提高鱖魚規格、改善鱖魚品質、增加養殖效益等方面、都有著重要作用。
一、合理控制池塘內魚類的密度 鱖魚養殖池內一般放養三類魚:鱖魚、搭配魚類、供鱖魚攝食的餌料魚類。合理控制三類魚在池內的比例,有利于鱖魚產量的提高。經過前一階段的養殖,部分大規格魚種已長成成魚,達到上市規格,抓住市場空檔,適時輪捕成魚,減輕池塘負載量,使池塘三類魚比例適宜,分布合理,保持動感平衡狀態,可有效促進池內魚類生長和養殖效益的提高。
二、合理投喂餌料魚 根據鱖魚的生長情況、攝食規律、口徑大小,有針對性地選擇餌料魚的品種及規格,滿足鱖魚對餌料的需求。一般要求餌料魚為鱖魚體長的30%—40%,體形細長,無硬棘,游泳能力較差,便于鱖魚捕食。鱖魚的日攝食量一般為自身體重的6%—10%,在確定投喂量時以此為計量標準,每次投喂以足夠鱖魚4—5天攝食為宜。餌料魚應經過浸泡消毒后入池,防止鱖魚因取食攜帶病菌的餌料魚而引起病害、造成損失。
三、及時注水換水 鱖魚要求水質清新、溶解氧豐富。根據水質狀況可采用注水、換水或微流水等方式,保持水質清新穩定。當水位不足1.5米時,及時灌水補足水位。換水以4—7天一次為宜,換水量不宜過大,每次以20—30厘米為宜,避免因大量換水對鱖魚造成不適。在條件許可時,宜采用微流水養殖,能有效保持清新的水質,提高單位面積鱖魚的產量。總的原則要保持池水溶解氧大于4毫克/升,水體透明度40厘米左右。
四、重視調節水質 鱖魚適應偏堿性的水質條件,要定期用生石灰全池撥灑調節水體的pH值。剛入秋時,每10天潑灑一次,每次10—15克/米3,后期每半月一次,每次5—10克/米3。池塘內須保持一定密度的水草,約占水面的1/10,便于鱖魚隱蔽、攝食,并改善水環境,增加溶解氧。通過使用微生物制劑可有效改良水質。池水溶解氧若低于4毫克/升時,及時用增氧機或化學增氧劑增氧,防止鱖魚因缺氧而浮頭或泛塘。
五、采取適當的防病措施 池塘養殖鱖魚應以防病為主。鱖魚一般在傍晚或清晨捕食,在用藥防病時,要避開鱖魚的捕食時間,減少藥物對鱖魚的影響,適宜的用藥時間為晴天上午10時。用藥種類因防治對象不同而異,如防細菌性病害,可選用溴氯海因、二溴海因等殺菌劑,防寄生蟲病宜選用魚蝦殺蟲靈等生物殺蟲劑。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