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暗紋東方鲀屬于硬骨魚綱,鲀形目、鲀科、東方鲀屬。暗紋東方鲀蛋白質含量高,同時還含有多種微量元素,是一種經濟價格較高的水產品。同時也是一種比較特殊的魚類,許多生產單位往往只有1.5cm以下的小規格魚苗而無大于3cm的魚種出售。并且,1.5cm以下的魚苗價格相對偏低,而3cm以上價格較高。我們通過這兩年的摸索取得了一些生產經驗,在2002年5月3日至5月26日,從4萬尾全長15cm的魚苗培育獲得了3.5萬多尾3cm以上的小規格魚種,成活率達到90%,產生了較高的經濟效益。以下是我們的一些做法:
一、培育前的準備工作
1、培育池的選擇和清塘選擇注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質清新的池塘,面積3叫畝,水深1.5—2m,長方形東西向,陽光充足,池底平坦,淤泥適量,周圍環境較好,便于投喂餌料及運輸等操作。
2、藥物清塘消毒放苗前7—10天用茶麩和強氯精帶水清塘,選擇晴天將池水排至1米水深,將茶麩搗碎成小塊,放入木桶、水缸加水浸泡一晝夜,加入大量水稀釋,同時加入強氯精,攪勻后,連水帶渣全池均勻潑灑。每畝用茶麩25kg、強氯精一包(500g/包)。
3、培肥水質藥物清塘第三天后,每畝加入經發酵的雞糞50kg,3--4天后待池水灰白色或綠豆色,就可以準備放魚苗。
4、配套器械和物件增氧機,發電設備,抽水機,網具,飼料臺等。
二、魚苗放養
1、放養前準備工作投放前需再復查和清除池內的有害物,用密網拉一兩次空網,并通過24小時試水(用培育池的水養魚苗一晝夜)。無不良影響,選擇天氣趨勢較好的晴朗天,準備下塘。
2、魚苗放養魚苗在室內培育到1.5cm左右,畝放1.5萬尾。運輸距離較近的可用塑料桶帶水運輸,若距離較遠則應用塑料袋充氧運輸,每袋裝500尾,可在7—8小時內保證運輸的成活率,運輸用水最好用3‰-5‰的鹽水。放養溫度在18℃以上,注意袋內外溫差不宜過大。下塘時,注意袋內和培育池的水溫應一致。
三、具體技術措施
1、水質控制魚苗下塘5天后,若池水較瘦,水中浮游生物少,則每畝每天投喂1千克黃豆做成的豆漿,利用水中浮游生物的生長和繁殖,為河純魚苗提供充足餌料。同時注意水的透明度,不能太低和太高,一般30-40cm,若餌料生物過多,透明度過小,則應注入新水,降低生物密度,保持水質清新。
2、馴食魚苗下塘7天后,一般全長可達2cm以上,這時應開始馴食河鲀料(粉末料),用河鲀料做成黃豆大小的軟顆粒,間隔1米投喂一粒在淺灘上,以馴化魚苗吃食河配合飼料的習慣,此后再慢慢收縮投飼范圍,開始馴食7天后改用飼料臺固定投餌。再過7天后,全長就可達3cm以上,這時就可分稀進行大規格魚種培育。從全長1.5cm至3cm以上的小規格魚種培育需20天左右。
3、疾病防治小規格魚種培育階段常見的疾病有水霉病、小瓜蟲病、車輪蟲病、指環蟲病等。
(1)水霉病魚體由于受傷容易發生水霉病,可用 0.3-0.6毫克每升亞甲基藍全池潑灑治療,同時注意換水。
(2)小瓜蟲病在發病的高峰期,可施用含氯消毒劑進行水體消毒,并且控制水體有機物含量,可以緩解小瓜蟲病的暴發。或施用硝酸亞汞進行治療。
(3)車輪蟲病使用硫酸酮、硫酸亞鐵合劑(5:2)0.7毫克每升,全池潑灑。或用30ppm福爾馬林藥浴24小時。
(4)指環蟲病用敵百蟲堿和劑(1:0.6) 0.1-0.3毫克每升全池潑灑,或用0.2毫克每升指蟲清全池潑灑。
四、日常管理
1、每天堅持巡塘,觀察河豚的活動、攝食及水色、水質情況、檢查養殖設施。
2、每天定時測量水體理化因子,如:水溫、pH值、溶解氧、氨氮、透明度等,做到日常記錄,以利于總結經驗,指導以后生產。
3、每過7天左右注1次新水,注水量為20 30厘米。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