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赤皮病
病魚體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鱗片脫落,特別是魚的兩側及腹部最為明顯,鰭莖充血,鰭條末端腐爛,病魚還伴有腸道發炎及爛鰓癥狀。
防治方法:在魚的放養及捕撈過程中應小心仔細,避免魚體受傷;也可在魚種放養前用10克/立方米的漂白粉浸洗魚體20分鐘左右,或用10克/立方米~20克/立方米的痢特靈浸洗20分鐘~30分鐘,還可內服"鯉暴平"藥餌,外用10克/立方米的漂白粉全池潑灑。
二、水霉病
此病菌體好像灰白色的棉團,由于霉菌產生大量酵素分解魚體組織,使魚體受到刺激,分泌大量粘液,病魚在水中焦躁不安,最后使魚體組織壞死,負擔過重,游動緩慢,食欲減退,患處肌肉腐爛,行動遲緩,最后衰弱而死。
防治方法:1.魚池內用生石灰清塘;2.在捕撈搬運和放養時盡量避免魚體受傷,注意合理的放養密度;3.人工繁殖期間所用魚巢、工具等,要用石灰水、漂白粉溶液浸洗消毒;4.不用受傷魚作親魚;5.用0.4克/升食鹽與小蘇打合劑全池潑灑或浸洗;6.禁用抗生素或磺胺類藥。
三、魚波豆蟲病
病魚體表和鰓瓣上有暗淡的小斑點,形成藍灰色的粘液。魚鰓組織細胞壞死,使鰓喪失了正常功能,呼吸困難,病魚喪失食欲,漂浮水面不久即死。
防治方法:魚池用生石灰清塘消毒,保持水清潔。魚種放養前須經檢疫,如發現有病原體,用0.8克/立方米硫酸銅溶液或0.8克/立方米硫酸銅硫酸亞鐵(5∶2比例配合)合劑給魚浸洗20分鐘~30分鐘,或全池噴灑。
四、小瓜蟲病
病魚皮膚、鰭條或鰭瓣上肉眼可見布滿了小點狀白泡,病情嚴重時體表好似一層白色的薄膜,鱗片脫落,鰭條裂開,腐爛,游動遲鈍,漂浮于水面,有時也集群繞池急游,魚體和其他物體不斷摩擦,或跳出水面不久即成批死亡。蟲體寄生鰓組織,能破壞鰓小片,分泌粘液增多,腮靜脈充血,能破壞鰓小片,分泌粘液增多,蟲體周圍的腮上皮增生,腮靜脈充血或部分腮組織貧血,蟲體寄生魚的眼角膜,引起發炎、變瞎。病魚因食欲減退、運動失調、呼吸受阻礙致死。
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徹底清塘;2.放養密度合理,發現小瓜蟲病時用3克/立方米硝酸汞溶液浸洗魚體2小時~3小時;3.禁用硫酸銅或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救治,因硫酸銅對小瓜蟲不但無殺滅效果,反而可促使小瓜蟲形成胞囊進行大量繁殖,導致病情更加惡化。
五、口絲蟲病
病魚的皮膚和鰓瓣上有暗淡的小斑點,形成藍色粘液,對年齡越小的魚危害越嚴重。魚種放養前用0.8克/立方米的硫酸銅浸洗20分鐘可有效預防此病的發生。
六、寄生蟲病
寄生蟲主要有錨頭鳋、中華鳋、魚波豆蟲、小瓜蟲等,其治療方法是:1.錨頭鳋病可用0.3克/立方米硫酸亞鐵全池潑灑。2.中華鳋病可用0.5克/立方米硫酸銅加0.2克/立方米硫酸亞鐵全池潑灑;3.魚波豆蟲病可用0.7克/立方米硫酸銅全池潑灑。
七、細菌性魚病
主要指細菌性爛鰓病,腸炎病及赤皮病等。防治方法:1.徹底清塘,從4月底開始,每隔半個月用14克/立方米生石灰全池潑灑一次;2.每10千克魚用大蒜50克搗碎,拌入餌內連喂3天;3.使用呋喃唑酮,每月一個療程,第1天每10千克魚喂藥0.2克,第2天~6天藥量減半;4.加強飼養管理,注意水質清潔,魚種、餌料、食臺及工具消毒。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