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池塘選擇及網箱布局
池塘選用常規精養魚池,要求保水深1.5米以上,進排水方便。池塘網箱應設置在水深大于1米處,水面面積宜在500m2以上,網箱總面積不宜超過水面面積的三分之一,網箱吃水深度0.5m,網箱上沿距水面0.5m以上。行與列之間應方便漁用木船行駛。
二、黃鱔苗種來源與質量要求
鱔種來源:1從原產地采捕或收購野生鱔種;2隔年高密度培育的野生鱔種;3從國家認可的黃鱔原(良)種場人工繁育獲得鱔種。鱔種質量:放養的鱔種應反應靈敏,無傷病、無病灶,活動能力強,粘液分泌正常。宜選擇深黃大斑鱔、土紅大斑鱔的地方種群。
三、主要技術措施
1、網箱準備與鱔種消毒
放養前15天用20ppm高錳酸鉀浸泡網箱20分鐘,將水花生或鳳眼蓮放入網箱使其生長。
鱔種消毒采用藥物浸泡,消毒時水溫差應小于2℃。常用藥物有:食鹽:濃度2.5%,浸浴5-8分鐘。
季銨鹽絡合碘(季銨鹽含量50%):0.1-0.2 mg/L,浸浴30-60分鐘。
2、放養時間與放養密度
放養鱔種最佳時間選擇6月下旬至7月中旬,連續晴天放種。長途運輸的苗種應先試水"緩苗"消毒。
放種規格與密度:天然采捕的30-50g/尾,人工繁殖的按場家提供技術參數投放。網箱放養鱔種密度1-2kg/m2 為宜(40尾左右/ m2)。
3、飼養管理
(1)馴食:野生鱔種入箱后3天不喂食。3天后,于下午5-6時投喂鮮魚糜,按鱔種總重的1%確定餌料量,按鮮魚餌重的10%拌入螺肉或龍蝦、糠蝦、蚯蚓等作為誘食劑一同加工。視第1天的攝食情況確定第2天的投飼量,當天吃完的,每天投餌率增加1個百分點,達到6%,則馴食完成,此過程一般10天。鱔種攝食正常1周后,每100kg鱔魚用0.2-0.3g左旋咪唑或甲苯咪唑拌飼驅蟲1次,3天后再驅蟲1次,然后開始馴食配方飼料,5-7天馴飼完成。
(2)投餌量調整:黃鱔達到6%攝食量后,每過5天視各箱鱔種攝食情況再作調整。每次調整按日投餌率1個百分點增減,切勿隨意直線追升。8-9月攝食高峰期控制鮮餌料日投餌率≤12%。
(3)投飼方法:四定,即定質、定量、定時、定點。定質要求:配方飼料安全限量應符合NY5072規定。鮮飼料最好在投飼前經沸水處理和消毒漂洗。定量、定時、定點依常規方法。
(4)水質管理:包括控制水體肥度、沖水降溫、水深控制。
(5)巡箱查箱。
4、鱔病防治
(1)以預防為主。黃鱔正常攝食后,每7天進行一次水體消毒,常用藥物有生石灰、菌必盡、安特金碘、安特康、鱔施爾康、魚豐2號等。同時,內服預防藥物,每百公斤黃鱔用大蒜250-500克拌餌加工投喂,每周一次。
(2)常見鱔病治療方法:
赤皮病:用1.0 mg/L漂白粉全池潑灑;用2-4 mg/L五倍子全池遍灑;每100kg黃鱔用磺胺嘧啶5g拌飼投喂,連喂4-6天。
細菌性爛尾病:用10 mg/L的二氧化氯藥浴病鱔5-10分鐘;每100kg黃鱔用5g 土霉素拌飼投喂,每天一次,連喂5-7天。
出血病:用10 mg/L的二氧化氯浸浴病鱔5-10分鐘;每100kg 黃鱔用2.5g氟哌酸拌餌投喂,連喂5天。
腸炎:每100kg黃鱔每天用大蒜30g 拌餌投喂,連喂3-5天。
(3)禁用藥物:原來常用而現在禁用的藥物有:呋喃唑酮、孔雀石綠、磺胺脒(胍)、磺胺噻唑、氯霉素、呋喃西林。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