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日前,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根據我國17個省(區、市)水產養殖病害檢測結果,首次預測并發布了今年我國水產養殖病害發生和流行趨勢。我省各水產養殖品種病害發生和流行趨勢如下:
草魚:預計4-10月普遍流行出血病、赤皮病、爛鰓病、腸炎病。鯉魚:以暴發性出血病、三代蟲病、黏孢子蟲病為主,發病期預計為4-10月。鯽魚:出血性敗血癥在4-10月流行。蝦類:對蝦病毒病、細菌病、寄生蟲病和沼蝦白濁病、紅腿病、纖毛蟲病將在5-9月流行。河蟹:河蟹抖抖病、黑鰓綜合癥、固著類纖毛蟲病可能嚴重發生。
有關專家認為,要從根本上解決水產病害問題,必須進一步推行健康養殖模式,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加強養殖生產管理,保護養殖水域環境,采用優質飼料,規范、合理用藥。今年水產養殖病害防治重點是要做好細菌性病害的防治。鑒于2001年我國對蝦養殖因病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49億元,占水產養殖總損失50%的現實,今年要特別注意對蝦病毒病、細菌性疾病的防治。
細菌性病害防治方法
細菌性魚病,致病菌主要有嗜水氣單胞菌、愛德華菌、黏球菌、假單胞菌、弧菌等。這類水產病主要有:出血病、赤皮病、爛鰓病、黑鰓病、腸炎病、蝦紅腿病以及細菌性敗血癥等。它們在水質惡化、溫度條件適宜等情況下才會發生。掌握正確的防治方法,完全可以避免這類魚病發生。
1、徹底清塘。每年秋冬捕撈后,將池水排干,曝曬池底。春放前45天,用高效清塘劑消毒,殺死有害生物。在放養前15天,每畝用70-100公斤生石灰化水潑灑,調節pH值改良底質。
2、苗種消毒。苗種用精碘、復合型二氧化氯或高效菌毒清消毒。消毒后用0.8%-1.5%的食鹽水再消毒一次效果更佳。河蟹不宜用食鹽消毒。
3、藥物防治。發病季節(水溫20℃)到來之前,用速效菌毒清或高氯精、速康B型等外用藥消毒一次,另用腸炎靈、鰓病靈、克血靈或爛尾靈拌餌喂服,連喂2天。發病季節(水溫25-32℃)每隔10-15天用精碘或高氯精、溴氯海因、二溴海因等藥物消毒一次,并用大蒜素和克血靈拌餌投喂2天。養蟹養蝦池塘在發病季節每15天用新鮮生石灰化水潑灑一次,調節池水pH值,每立方米水用生石灰15-20克。
病毒病防治措施
繼發感染細菌性疾病是養殖水產感染病毒病后死亡的主要原因。這類水產病主要有:河蟹抖抖病、蝦類肌肉白濁病以及病毒性敗血癥等。防治病毒病重點要做好細菌性病害防治工作。同時采取相應的病毒病預防措施。
一是在徹底清塘后,于放魚前7天,用精碘(1毫克/升)再消毒一次。精碘對病毒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二是在發病季節來臨前,增加使用兩次精碘。三是對已發病池塘,內服藥使用增加1-2個療程,防止病害暴發。
寄生蟲病防治措施
這類水產病主要有:錨頭魚蚤病、三代蟲病以及纖毛蟲病等。防治方法主要是
1、徹底清塘。清塘時增加使用纖蟲必克,用藥量加大5倍,將越冬的蟲卵也殺死。
2、苗種,特別是蝦、蟹苗種,放養時選用下水靈Ⅰ號,下水靈Ⅱ號及精碘消毒后放養。
3、發病前20天,水溫15-18℃時,使用纖蟲必克、速效菌毒清(復合型二氧化氯)一次,同時用內服滅蟲清、水產復合添加劑拌餌飼喂2天。
4、發病季節,每隔10-15天用高效菌毒清、長效菌毒清片劑治療一個療程,使用魚用鳋鲺清一次,同時用克血靈、滅蟲清及水產復合添加劑拌餌投喂2天。
5、用藥后4-6天,每立方米水體用生石灰15-25克化水全池潑灑一次。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