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軍曹魚(Rachycentron canadum)隸屬鱸形目、軍曹魚科、軍曹魚屬,亦稱海鱺,英文名Cobia。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東太平洋除外)等熱帶水域,最大個體長達1.5米、體重43千克。主要捕撈生產國為巴基斯坦、菲律賓、墨西哥等國,我國沿海亦有分布,但產量較低。根據我們多年研究,軍曹魚易于馴化攝食人工飼料,生長速度快,年生長體重可達6~8千克,是海水網箱養殖中生長最快、最有養殖產業化前景的一種魚類,可與挪威養殖的大西洋鮭媲美。
一、生物學特性
1.外部形態特征
體延長,近圓筒形,稍側偏。頭扁平,寬大于高。眼較小,位于頭的兩側,其上緣幾達背部,無脂膜。口大,前位,下頜稍長于上頜。上下頜、骨、腭骨及舌面均有絨毛狀牙帶。前鰓蓋骨邊緣平滑。體、頰部、鰓蓋上緣、頭頂部及各鰭均被小圓鱗,側線稍呈波紋狀。鰓耙粗短。幽門盲囊形小、數多。無鰾。體背部黑褐色,腹部灰白色。體側沿背鰭基部有一黑色縱帶,自吻端至尾鰭基部有一條與之平行的黑色縱帶,自胸鰭基與臀鰭基另有一條淺褐色縱帶,各帶之間為灰白色縱帶所夾。各鰭黑色,但腹鰭邊緣及尾鰭上下緣為白色。
2.食性
在自然海區,較小的軍曹魚主要以蝦、蟹和頭足類為食,約占食物總量80%,其次為魚類。全長1米以上的軍曹魚,則以魚類為主,占食物總量80%。在人工養殖條件下,可完全馴化攝食人工顆粒飼料。
3.適溫性
為熱帶海水魚類,不耐低溫。經試驗,胚胎發育適宜水溫在24~31℃之間;仔魚階段(體重10~15克),水溫低至20~21℃,攝食量明顯降低,19℃不攝食,17~18℃活動減弱,靜止于水底,16℃開始死亡。水溫22~34℃有明顯的索餌活動,水溫升至36℃,雖有攝食行為,但已開始死亡。
4.適鹽性
為廣鹽性魚類,鹽度4‰~35‰有明顯的索餌活動。較大的軍曹魚對低鹽度的忍受力較低,鹽度低于8‰,即沒有攝食活動。作為食用魚養殖,海水鹽度保持在10‰以上為宜。
5.耗氧量
經試驗平均體重0.5克的魚苗,水溫30℃時,耗氧量為1.08毫克/克·小時,致死溶氧量為1.7毫克/升;水溫28℃時,耗氧量為0.86毫克/克·小時,致死溶氧量為1.5毫克/升。一般情況下,水溫較高時,耗氧量和致死溶氧量相對提高;個體愈大,耗氧量亦提高。
6.生殖習性
(1)雌雄特性及成熟最小體型 在生殖季節,軍曹魚雌魚背部黑白相間的條紋會變得更為明顯,腹部尤其突出,而成熟雄魚條紋不明顯或消失,腹部較小。但完全從體色上判斷雌雄有時不一定準確,尚須輔以體形來判定。網箱養殖的軍曹魚,性成熟年齡各地有所不同,湛江地區為2齡,雄魚體重7千克以上,雌魚體重8千克以上。相對懷卵量為1千克體重約16萬粒,卵粒較小。
(2)產卵季節 在自然海區,軍曹魚為多次產卵魚類,生殖期較長,在美國東海岸的北墨西哥灣海域,4~10月份均可發現成熟親魚。在我國臺灣南部,2月底至5月為產卵高峰,往后有零星產卵,直至10月。產卵適宜溫度為24~29℃。
二、人工繁殖
1.人工催產
挑選腹部較大、顯露性腺輪廓的親魚放入光線較暗的催產池中。催產采用促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類似物(LRH-A2)、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地歐酮(DOM),在親魚胸鰭基部注射。分兩次注射,第一次占總量的1/3,第二次占總量的2/3。對一些腹部松軟,性腺輪廓明顯的親魚放入催產池后,采用生態刺激的方法,促其自然產卵也獲得成功。
2.孵化
軍曹魚受精卵圓形略帶黃色,為浮性卵,受精卵卵膜略吸水膨脹,卵徑135~141微米。卵質較差者不透明,浮性不佳。每千克卵粒數約50萬粒。水溫24~26℃時,30小時孵化破膜,水溫28~30℃時,約24小時孵化出膜。
3.仔魚培育
剛孵出仔魚與其它海水魚類比較,體形已經相當大,全長約3.5毫米。軀體有黑色素分布,油球在卵黃囊下方,鰭呈半透明膜狀,靜止時仔魚懸浮于水中,腹部朝上,呈水平或傾斜狀。破膜后12小時,仔魚全長4毫米,24小時全長約4.8毫米,仔魚體色呈暗棕色,由頭部沿背部至尾部開始產生銀黃色的色澤,仔魚偶爾作短而急的游動,主要懸浮于水中。第3日齡仔魚全長6.0毫米,口寬約0.4毫米,口較大,軀干后脊柱周圍有棕色色素叢分布,軀干呈暗棕色,尾部稍呈銀黃色。從第3日起,仔魚開口攝食,亦即破膜后60~66小時開口攝食。
仔魚開口攝食后,據仔魚生長發育不同階段對營養及適口性的要求,采用不同的餌料種類配合交叉投喂。其投餌順序是:輪蟲——橈足類——鹵蟲幼蟲——鹵蟲、搖蚊幼蟲——碎魚肉。為了增加仔魚生長所需的高度不飽和脂肪酸(HUFA),提高育苗成活率,對生物餌料采用營養強化措施,輪蟲在投喂前經6~8小時以上高濃度小球藻和乳化魚肝油強化培育后再投喂。一般3~10日齡以輪蟲為主;8~15日齡以橈足類為主;10~25日齡慢慢投喂鹵蟲無節幼體、成體;20日后開始投喂搖蚊幼蟲、鹵蟲,最后是碎魚肉。餌料轉換時,有幾天是兩種不同餌料交叉投喂的適應過程。
第18日齡仔魚,平均全長約4.3厘米,此時魚個體大小參差不齊,為避免殘食,要依個體大小不同篩選分養,以后每隔5天左右篩選一次,直至全長7厘米以上,轉移到海水網箱中養殖。
利用土池培育魚苗也是目前常用的方法。其培育過程和淡水魚苗培育方法相同,清塘、放水、施肥,促進餌料生物生長。孵化出的仔魚能開口攝食,即適時下塘,培育至7厘米以上。其關鍵是仔魚開口攝食時與池塘中出現的餌料生物高峰時間同步,保證仔魚開口攝食時,水體中有足夠的餌料供應。此外,池中的生物餌料需保持相當充足,否則會發生殘食,降低成活率。
三、應注意的問題
1.不耐饑餓
軍曹魚因無鰾,必須不斷地游動保持身體平衡狀態,體力消耗比有鰾類多,攝食量大,為極怕饑餓的魚類,饑餓太久會降低抵抗力,由小到大的軍曹魚都有此現象。只是較大的個體耐饑餓時間長,所以必須投喂足夠的飼料。
2.耗氧量高
軍曹魚由于生長速度快,體型大,故耗氧量亦高,水流交換不良的內灣或池塘,不適宜養殖至較大個體。軍曹魚為熱帶性海水魚,到冬季要注意越冬安全。
3.殘食習性
軍曹魚的體型大小如果過于懸殊,或投餌不足,會造成嚴重殘食,導致產量下降,經濟虧損。因此,在養殖過程中發現個體大小參差不齊時,即要篩選,把不同大小的個體分開飼養,同時要保證投餌的數量和適口性。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