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稻田是蛙類和魚類的天然棲息遮陰場所,水生物豐富,適于蛙類、魚類生長。稻蛙、魚立體生態種養,不多占農田,不多耗水,有利于水稻治蟲,節約農藥,同時蛙糞、魚糞又是稻田的優質有機肥。而且生產出來的產品還是消費者喜愛的無公害食品。稻、蛙、魚立體生態種養,投資少、利潤高,具體技術措施如下:
一、稻田選擇:忌高山夾沖選擇,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水性好,田埂結實的稻田,面積大小均可,以1.5畝為最佳。
二、稻田設施:1、在稻田四周用塑料窗紗、竹排、石棉瓦磚塊等設置高1米、深入地下10厘米的防逃墻。進排水口紗網罩住,以防止美蛙及蝌蚪逃跑。2、在稻田四周挖深60厘米,寬1米的保護溝,以便在暫時缺水時為蛙、魚提供一個庇護所和飼料投喂場所。
三、種苗投放:一般在插秧后半月左右,每畝放養幼蛙(即30克—40克)3000—5000只,套養鯽魚、鯉魚、草魚、鰱魚適量。
四、(1)幼蛙投放稻田很快適應環境,這時需投喂少量食物,如小魚蝦和切成小塊的豬肺、牛肺、配合飼料等,定時、定量、定位撒在保護溝的水面上。還可用竹制品鋪上一塊窗紗作餌料臺放在水面上,把飼料投撒在餌料臺上(如每畝只放1000只蛙,飼料基本不用投入,靠稻田中的水生物和昆蟲類足以滿足蛙的生長)。還可安裝黑光燈誘蟲喂蛙魚。(2)水深保持在5—15厘米。(3)每天早晚堅持巡查圍欄是否嚴密,以防止蛙、魚逃跑及敵害進入。(4)稻田栽插前施足基肥,慎施農藥或不施農藥,因蛙、魚投放稻田后,能大量捕食昆蟲,蛙、魚的活動能大力改善水稻生長環境,水稻病蟲害較少,一般不需施用農藥。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