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斑點叉尾回亦稱溝鯰,屬鯰形目,回科,是美國主要淡水養殖品種之一,其產量占美國淡水養殖總產量的一半以上。
湖北省水產研究所于1984年從美國引進該品種,經研究和養殖實踐表明,該品種具有食性雜、適溫廣、抗病力強、生長快、易飼養、肉昧鮮美等特點,深受廣大養殖單位和消費者的喜愛。山東省陽信縣從1997年開始有計劃地組織推廣,到1998年共推廣480畝,取得了平均畝產549.9公斤,平均出塘規格663.1克/尾,畝獲純利2794.17元的好成績。現將技術開發情況總結如下:
一、材料與方法1.池塘條件及水質狀況池塘面積大小不一,從1.5畝到10畝,水深1.5米以上,保水性能較好,水位較穩定。水源為黃河水、井水和雨水,水質清新無污染,符合漁業用水標準。2.飼料和肥料飼料為自行設計的魚全價配合飼料和品牌較好的專用飼料,粗蛋白含量為32-35%,營養全面。青飼料以鮮嫩水、旱草為主。有機肥以畜禽糞便等發酵的農家肥為主,無機肥主要是碳銨、尿素和磷肥。
二、主要技術措施
1.清塘施肥魚種放養前12-15天,用生石灰干法清塘。4-5天后,加注新水,水深80cm左右,施足基肥,每畝施發酵的有機肥400公斤,堆積在向陽池邊水下,定期攪動,使池水逐漸轉肥。
2.放養模式全部采取主養方式,選擇80:20模式,即主養魚占總投放量的80%,配養魚占20%。配養魚選擇對水質有凈化作用的魚類,主要是鰱鳙和羅非魚,一般不搭配與回魚食性基本相同且爭食性強的魚,如鯉、鯽等。魚種放養于春季四月底前結束,畝放回魚600-800尾,規格為12-15cm,搭配鰱、鳙和羅非魚200-300尾。
3.飼料配制采取以投喂精飼料為主,精飼料以魚粉、酵母、豆粕、棉仁餅、麥麩和粗粉為基礎原料,適量加入無機鹽、維生素和礦物質添加劑,加工成顆粒飼料投喂。為提高飼料利用率,隨著魚體的生長適時調整顆粒粒徑,各種配料的粉劑在0.35-0.5mm之間,以便充分消化吸收。
4.飼料投喂開食后首先進行馴化,每次投料前先敲擊盛飼料的容器,投料時要慢,引魚集中上浮吃食,經7一10天時間馴化成功后進入正常喂養。在各塘口建設投餌臺,堅持做到“四走”投喂,日投飼率掌握在2-5%。每天8時、12時和16時三次投餌。
5.水質調節為了保持較高的溶氧量,一般春秋季半月左右注水一次,高溫季節7-10天注水一次,每次注水15-20cm,同時每月用20-30ppm濃度的生石灰全池潑灑一次。
6.病害防治應堅持無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則。預防措施除了藥物清塘,魚種消毒等常規工作以外,應特別注意水質的改善,不投變質飼料,并定期進行藥物預防。整個生長階段未發現大面積流行性魚病,僅在成魚階段出現在錨頭鳋病,采取的治療方法是全池潑灑90% 的晶體敵百蟲,使用濃度為0.21-0.5ppm,3天后再用一次,一周后每畝1米水深施用15一20公斤生石灰,防止病灶發生繼發性感染,病情很快好轉。
三、結果1.魚產量平均畝產魚549.9公斤,其中團魚畝產456公斤,平均出塘規格663.1 克,總產商品魚253952公斤。回魚產量占總產量的82.92%。2.經濟效益總產值245.92萬元,實現利潤134.12萬元,平均畝盈利2794.17元。回魚產值占總產值的89%。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