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蜿蜒于粵北樂昌市境內的武江上游九瀧十八灘,不僅以其秀美的自然風光和刺激驚險的漂流享譽海內外,而且還出產一種聞名全國的羅家渡鰣魚。
鰣魚,屬硬骨魚綱鯡科,體形側扁,長可達70厘米,背部黑綠色,腹部銀白色,上頜中間有一缺刻,下頜中間有一突起,主食浮游生物;主要分布于長江、富春江、西江和粵北的武江等河流。此魚體內脂肪肥厚、肉質鮮嫩、味美香甜、營養豐富,為名貴魚類。相傳在我國唐朝被列為貢品,故而又被稱作“皇帝魚”。
鰣魚適于生活在水流湍急的河灘或泉水冰冷的巖洞之中。武江羅家渡河段是著名的九瀧十八灘所在地,此處水急灘多,泉水巖洞隨處可見,是鰣魚得天獨厚的產卵場和育肥場。這里夏日水冷如冰,溯江而上的鰣魚游到此處,即瀉盡肚中污物,變得更加細嫩,比大河中的鰣魚更為名貴。羅家渡鰣魚本產于武江支流的楊溪河大瑤山檀香洞,每年12月,鰣魚溯江而上洄游至羅家渡一帶巖洞過冬,春夏之交產卵繁殖。翌年5~6月,成魚帶著幼魚從巖洞出來,降河而下覓食育肥。這兩個時期也可稱為捕撈鰣魚的漁汛期。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