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摘 要 本文介紹了大口(silurus meridionalis)網箱養殖技術的操作規程,根據湖北省各地水庫養殖大口鯰的情況,結合其他網箱養殖對象的飼養技術,制定了網箱的設置標準、水源水質要求,魚種放養規格數量與網箱標準投飼馴化、日常管理與魚病防治等技術,為各地網箱規模化養殖大口鯰提供了一套操作規程。
本規程適用于水庫人工配合飼料網箱養殖大口鯰生產。
1 網箱設置環境條件
(1) 水溫
5~11月飼養水溫變幅在14—32℃之間。
(2) 水質
水質應符合國家漁業水質標準,溶氧量在5mL/L,水體透明度大于1m。
(3) 水源
水源充足,水位相對穩定,常年落差不宜太
大。
(4)水流、風浪、航道
水流 應小于0.2m/s,當水流大于0.2m/s時,迎水面應有金屬擋水設施。如水流中帶有草木和其它漂浮物時,還應有攔渣設施。
風浪 如風浪可能危及網箱安全,迎風面應有攔浪設施。
航道 網箱設置處應避開航道,與游泳區應隔離。
2 網箱選擇
一級魚種,網目0.6cm,規格4mX2mX2m或4mX4mX2m,單層。二級魚種網箱,網目1.2cm,規格4mX4mX2.5m或5mX5mX3m,單層。成魚箱,網目2-4cm,規格同二級魚種箱,雙層全封閉。如系敞口網箱,則網高3m,入水2—2.5m。
網箱框架采用金屬鋼管構件,框架應平整、牢固、形狀穩定。浮子可采用密封汽油桶,要求浮力足夠,并留有—定的安全系數,沉子采用有孔石塊、磚等,沉降力足夠保持箱體形狀。
浮動式網箱采用拋錨定位,錨纜繩長為水深的2—4倍,離岸近的也可用纜繩固定于岸上的固定物(樹木、石頭)或樁上。
固定式網箱一般在水下打樁定位、定形,每根樁應打人土中0.8m以上。
在網箱底部中央,根據網箱大小設置合適的餌料臺。
3 網箱設置
(1) 設置地點
養魚網箱應設置在交通方便、不受洪水直接沖擊、避大風、向陽、水面寬闊、水體交換好、溶氧高(5mg/L)、pH值7.2—8.4的地方。
浮動式網箱一般設置在風浪小、水位深、水流量不大的水域。固定式網箱一般設置在風浪、水流量大、水位落差小、宜于打樁的水域。
(2) 網箱設置處水深應大于5m,網箱底部與水底的距離大于1.5m。
(3) 大中型網箱設置呈“一”字形擺開。小型網箱可以呈“田”字形設置。網箱間距2~5m,網箱組間距大于15m。網箱定位方向應與當地主要風向一致,最好避風向陽,并以拋錨或岸邊打樁方式固定網箱。
4 魚種放養
(1) 根據人箱魚種規格確定網箱網目大小
網目大小以魚不能逃逸為度。一般而言,4—5cm的人口鯰進0.6cm網目的一級魚種箱。5—8cm的大口鯰進1,2cm網目的網箱。8—12cm的魚種進網目為2cm的網箱。12cm以上(體重100g以上)的魚種進網目為3cm的網箱,200g以上的魚種進網目為4cm的網箱。網目為2cm以上的網箱均掛雙層,外層網目比內層箱網目大1cm。
(2) 網箱檢查
所有網箱下水前必須進行檢查,操作時至少要3人以上,其中兩人分別拉住同一片網衣兩邊綱繩,1—2人在網衣中間觀察,依次檢查網箱的五個面,發現破洞及時補好。
(3) 網箱浸泡、消毒
新網箱在使用前要放在水中浸泡7—10天,將其泡軟,舊網箱應用10g/m3的強氯精或漂白粉消毒(將其浸泡于船艙中)。
(4) 掛箱
準備好掛用的箱繩和沉子,將網箱固定在箱架上,再次檢查一次網衣。
(5) 魚種進箱
進箱魚種必須體質健壯、無病、無傷、品種純正、規格整齊。進箱時水溫13—15℃,保證溫差不超過2℃,同時隨機抽取10—30尾魚秤體重、量體長求平均規格計數。
(6) 魚種進箱前必須經過消毒處理
進箱魚種經短途運輸且游動活潑,則可及時消毒處理,反之,要待魚基本恢復體質后再進行消毒,消毒時間視魚的活動情況、承受能力靈活掌握。發現魚活動不正常,及時放魚,不可強行消毒。消毒后的第2天、第3天要用5g/m3漂白粉或50g/m3生石灰全箱潑灑(水面平靜、無大風浪)。
(7) 進同一網箱的魚種規格應一致,并一次放足。
(8) 魚種放養規格及密度
進一級魚種箱魚種應在4cm以上,進二級魚種箱魚種應在8cm以上,進成魚箱魚種應在10cm以上。4—5cm的大口鯰放養密度為300-500尾/m3,在一級箱中培育15—20天。8—10cm的大口鯰放養密度為200—300尾/m3,在二級魚種箱中飼養至25g左右,再轉入食用魚飼養網箱,其放養密度為80—150尾/m3,也可將8—10cm的魚種直接進入成魚飼養階段,密度為100~150尾/m3。
(9) 放養時間
4—5cm的大口鯰在5月上、中旬入箱,8—10cm的大口鯰在5月底、6月初人箱。
(10) 放養時避免魚體受傷或者粘液脫落,盡量減少操作環節和運輸距離,堅持帶水操作,做到輕、快、穩。
5 飼料及其投喂
(1) 根據大口鯰不同生長階段的營養需要,制作4個飼料配方,即轉食期飼料、魚種飼料、成魚飼料和秋后飼料。
(2) 動物性蛋白源以紅魚粉、白魚粉、蠶蛹、肉骨粉、啤酒酵母、菌體蛋白飼料為主;植物性蛋白源有豆餅、菜餅、花生餅、棉仁餅等;生產軟顆粒飼料以a一淀粉為能量飼料,生產硬顆粒飼料一般為次粉、麥麩、玉米、米糠等。選配時除考慮營養成分、價格、貨源外,還應考慮飼料加工工藝條件及適口性,轉食期飼料中需添加一定量的誘食劑,如貽貝粉、肝粉、甜菜堿等。
(3) 大口鯰飼料原料粉碎粒度要求在40目以上,投喂時現做現喂,加工成1.5—5.Omm不等的沉性軟顆粒。要求粘合性較強,飼料入水后有20min的穩定性。
(4) 投餌技術
① 馴化轉食
魚種進箱后,暫停喂食1-2天,使其適應網箱環境,同時在饑餓狀態下有助于食性轉化馴化。隨之少量投喂轉食期飼料于設在箱底的飼料臺上,每天喂1-2次,3天后改為3—4次,并逐步增加投飼量。每天必須清除殘飼、洗曬飼料臺。一星期后,絕大多數魚種已能較好攝食人工配合飼料,此時可逐漸減少誘食劑量,進入常規的魚種培育階段。進箱魚種若來源于網箱培育且已進行了轉食馴化則無需投餌馴化。
② 投喂方法
定人,固定專職人員負責投喂一定網箱,觀察魚的攝食情況;定時,每次投喂時間一致,以提高飼料攝食率;定質,保證飼料新鮮,無異味,現做、 現喂;定量,按魚的體重的一定百分比投喂,不可隨意時多時少。
③ 投喂量
日投喂量:魚總量X日投餌率=日投餌率
④ 投喂速度
日常投喂應做到:“慢一快一慢”、“少一多一少”原則,即根據魚的搶食速度決定撒料快慢。每次投餌量以70%—80%的魚不搶食為度。
⑤ 投餌次數與時間
魚種階段日投喂3-4次,成魚階段日投喂2次,最好選擇在早上太陽尚未出來及傍晚黃昏時投喂,晚上22:00最后投喂1次,每次投喂時間不應少于20min。
6 篩選分箱
定期篩選分箱是提高出箱率、確保魚種規格整齊的關鍵措施之一,大口鯰生長速度快,很容易產生大小兩極分化。如不及時進行大小分箱飼養,則易造成弱肉強食,影響大口鯰的生長和成活率。在生產中,要求50g之前必須做到7-10天分篩1次,50—250g之間每15-20天分篩1次,250—500g之間每月分箱1次,500g以上可以不再分箱而直接養至1kg上市。
分箱前停食,檢查箱中魚規格,根據魚的大小確定篩子的規格、投放量,準備好篩魚所需的一切用具。分篩時必須要3人以上,且由操作熟練的人拿篩子,分篩過程中盡量避免離水、擠壓等情況,操作必須輕、快、穩,搬運魚體必須帶水操作,避免擦傷魚體或擦落體表粘液。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停止。結束后認真填寫“網箱篩魚記錄表”并灑生石灰2-3次,投喂藥餌3-5天。
7 網箱管理
(1) 經常檢查箱體有無破損。定期洗刷網衣清除污物,保持箱內外水體交換暢通。
(2) 經常清洗餌料臺,每天檢查魚的吃食情況,做好水溫、魚病防治、投餌等日志的各項資料記錄。
(3) 遇洪水、風浪時應注意網箱位置的調整,適時移箱。及時撈出網箱內及周圍的死魚、雜物、送至岸邊深埋,并對操作工具消毒。
(4) 隨著水體懸浮物的變化及魚體排泄物的增加,網片吸附的污物增多,因此,每10-15天必須清洗網箱一次。附著物的清除可用人工(用刷子刷洗或用竹片敲打箱體網衣)、機械(用高壓水或潛水泵沖洗箱體網衣)、生物(在箱內放養3%~5%鯉、鯽、羅非魚等魚類)等方法。
(5) 發現汽油桶滲水下沉,應及時更換,修補,刷上防銹漆保存備用。
(6) 網箱24h有人值班,嚴守工作崗位,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處理、上報。
(7) 根據魚的生長情況及時換箱,先將待更換的網箱四角沉子取下,網片移至一邊,再將已查好的網箱兩只腳固定,在其對應的一邊,另兩角的上下綱系上繩子、沉子,從待更換的網片底部兜過去,然后將待換網箱移人新箱中,并將新箱的另兩角固定在箱架上,最后將待換網取出,拿回洗凈,曬干備用。
8 魚病防治
預防為主,防重于治。
1 病害預防
① 網箱下水前在陽光下暴曬數小時或用生灰、漂白粉浸泡處理,并提前7—10天下水,讓藻類附著在網衣上,以免魚種進箱后擦傷。
② 魚種進箱,運輸操作應細心,防止魚體受傷,魚種進箱時,先用10g/L的食鹽水加10g/L小蘇打混合液浸泡消毒。篩選分箱時應輕快敏捷,盡量減少機械損傷,并用2.5g/m3呋喃唑酮加25mL/m3福爾馬林溶液浸泡防病。
③ 病魚、死魚及時撈出,部分網箱發病時應注意其它未發病網箱的預防,防止交叉感染。
④ 定期用生石灰水全箱潑灑,或用漂白粉或硫酸銅掛袋。每隔15—20天(與分箱錯開)每箱用生石灰2—3kg化水后潑灑箱體及近旁水域,每天一次,連用3天。在飼料臺上方或網箱中央可掛一內裝150—250g漂白粉的口袋或硫酸酮、硫酸亞鐵合劑(5:2)掛袋,在5—10月份交替使用,每月2次(即每周換藥1次),使魚攝食時體表得到消毒,水體得到凈化。
⑤ 在魚病流行的7—9月份,定期投喂藥餌,可在每公斤飼料中加入5g土霉素做成藥餌喂魚,連用3天,每月1次,能有效地預防腸炎等消化道疾病。
⑥ 撈死魚的抄網,盛死魚的容器要經常用漂白粉消毒。
⑦ 防止鳥類傷害網箱內的魚群。
2 魚病防治
① 確診 觀察病魚的內外癥狀,分析病因,對癥下藥。
② 藥液浸泡 藥浴可采用2mX1mX0.8m的布箱捆魚,把藥液徐徐潑灑布箱中,這樣維持一定時間的有效藥物濃度,確保殺死病原體,對魚又安全可靠,操作又不吃力;也可以用彩條布縫成一個略大于網箱的彩條布箱,藥液浸泡時,將網箱及箱中魚體—起消毒,發現魚類異常立即撤去彩條布箱。
③ 投喂藥餌 按預防劑量的雙倍用藥。網箱兩只腳固定,在其對應的一邊,另兩角的上下綱系上繩子、沉子,從待更換的網片底部兜過去,然后將待換網箱移人新箱中,并將新箱的另兩角固定在箱架上,最后將待換網取出,拿回洗凈,曬干備用。
④ 幾種常見魚病的治療
大口鯰在成魚飼養階段發病較少,但在魚種飼養階段,常發生白皮病(爛尾病)、小瓜蟲病、爛鰓病、指環蟲病及中華鳋和錨頭鳋病、暴發性出血病、腸炎病、車輪蟲病等。暴發性出血病除浸泡治療外,還可在飼料中以魚血康用1.2%拌人投喂治療,連喂5天。腸炎病可用霉素0.5g/kg飼料拌人投喂治療,連喂7天。
9 出箱驗收
驗收內容包括出箱魚重量、尾數、成活率、合格率、計算單產和效益。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