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水庫大水面開發,實行精養高產已成為水庫漁業發展趨勢,少數水庫已取得了成功的典型經驗。但傳統的水庫放養魚種一是要求投放大規格魚種(13.3cm以上),二是投種時間多在冬春季。
一、水庫套養魚種與傳統放養魚種的比較
水庫實行精養,每公頃水面需投大規格750-1125kg(50-75kg/畝),魚種成本3000-4500元(200-300元/畝)。按傳統生產此數量魚種需苗種池1000-2000m^2(每畝成魚水面配0.1-0.2畝),生產周期為7-10個月。而實行水庫套養魚種,每公頃水面只需套養6.6cm左右夏花魚種1.2-1.5萬尾(800-1000尾/畝),魚種成本僅360-450元(24-30元/畝),扶“水花”到夏花魚種只需2個月,每公頃水面配套苗種池只需150-200m^2。自育苗種情況下水庫套養魚種其成本僅為傳統的10-20%,且節省苗種池50-80%,縮短時間半年,而夏花魚種套養水庫后魚種池又照樣生產大規格魚種,充分利用了苗種池,增加了效益。故水庫套養魚種既節省了苗種池,大大降低了水庫魚種成本,又提高了苗種池、水庫養魚效益。
二、水庫套養魚種的關鍵技術
1.魚苗培育稀養速成
魚苗培育按常規進行,只是放養密度稍稀,以150萬尾/公頃(10萬尾/畝)為宜,強化培育,力爭在6月底前達到6.6cm。稀養速成,保證水庫套養夏花魚種的時間、規格要求。
2.水庫套養夏花魚種的時間
水庫套養夏花魚種的時間愈早愈好,宜早不宜遲,7月上旬前套養完畢。時間愈早,套入水庫的夏花魚種“稀養”,生長快,生產時間長,到秋冬達到規格大(密度相同,同等條件下)。一般分5月中下旬、6月上中旬。7月上旬3-5次分批投庫。同一時間投同一規格魚種其生長速度基本一致,育成的魚種規格基本相同,分批投庫,有時間差,其生產育成的魚種規格有大有小,形成魚種梯隊,便于來年捕撈成魚時能常年均衡上市(輪捕不間斷)。
3.水庫套養夏花魚種的規格
水庫套養夏花魚種的規格越大越好,一般應達到6.6cm。夏花魚種愈大,其成活率愈高。水庫套養夏花魚種的規格一般是:花白鰱6.6cm,鯽魚(高背鯽、彭澤鯽)5cm,草魚10cm,鳊魚6.6cm。夏花魚種的規格與魚苗的放養密度、飼養技術。天氣、時間等有關,故應合理安排。魚苗育成1.7-2.7cm時應及時拉網分池稀養,第一、二次轉套水庫后及時調整密度,安排好下次要求達到的時間與規格。這是一項時間觀念和技術性很強的工作,應特別把握好。
4.水庫套養夏花魚種的密度
水庫套養夏花魚種的密度要根據水庫成魚產量,水庫有元兇猛性魚類(或兇猛性魚類的多寡),夏花魚種的規格等因素綜合考慮,靈活掌握。水庫養魚現多為養殖花白鰱,故一般套養密度為:花白鰱7500-1500尾/公頃(500-1000尾/畝),搭配套養鯽魚夏花魚種1500-3000尾/公頃(100-200尾/畝),草鳊魚750-1500尾/公頃。水庫套養的夏花魚種成活率一般為60-80%。
5.水庫套養夏花魚種的實際操作
先將魚種池夏花魚種拉網鍛煉,鍛煉1-2次即可,再按計劃轉投。向水庫轉投夏花魚種時先抽樣測定夏花魚種規格,一般是測全長,或稱重求出每千克尾數,然后過數,用盛水的水桶或拖拉機盛水轉運投庫。應選擇晴天無風天氣進行,操作要輕便敏捷,免魚體受傷。投庫的地點應在淺水區。
6.水庫套養魚種的飼養管理
水庫套養魚種的飼養按水庫成魚投喂常規進行,應加強施肥投飼。養花白鰱保持水質“肥、活、嫩、爽”。水肥時套養的魚種不僅成活率高,而且生長快。必要時需增投青飼料和精飼料。管理主要是投庫頭2天內應加強巡庫,因剛投庫時夏花魚種成群沿庫周圍游,防下雨沿水溝上游或放水外逃,減少損失,同時要加強日常巡庫,建好攔魚設備,套養前還應清除白魚、鯰魚等兇猛魚類。
三、水庫套養魚種的效益
水庫套養魚種,當年秋冬季個體一般可達到100-150克,少數個體可達250克,每公頃水面可套養魚種750-1125千克,每公頃水面可降低魚種成本2500-4000元,每千克成魚魚種成本僅為0.10元左右(傳統投放大規格魚種成本為0.80元左右),每公頃水面可增加效益3000-4500元。安陸市百花水庫,養魚水面30公頃,1996-1998年水庫每年套養6.6cm左右花白鰱夏花魚種60萬尾,密度為2萬尾/公頃,每年育成100-150克規格魚種約40萬尾,5萬千克,1997年水庫成魚總產達到18萬千克, 1998年實現總產21萬千克,產值96.6萬元,實現利潤25.1萬元,魚種成本2萬元,魚種成本降低15萬元。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