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親魚池的位置要排灌方便,利于調節水質。水質肥沃、保水力強的池塘宜作為鰱、鳙魚的培育池;水質瘦瘠、微流水的池塘,則可作為草、青魚的培育池。培育池面積3—5畝、水深1.5米左右,以長方形為好。鰱、鳙魚池應有約20厘米深的池塘淤泥,易使水質肥沃;而草、青魚池則應少含或不含淤泥。
親魚培育池應以主養一種親魚和混養(搭配)少量其他魚類為好。放養密度隨池塘條件及飼養管理技術而異,但每畝放養親魚的總重量一般以不超150公斤為度。若池塘中有較多的野雜魚時,可放少數個體不大的兇猛魚類(如烏魚、鱖魚等)。
鰱、鳙親魚的培育以施肥為主。鰱魚池施肥人糞占70%、畜糞占30%;鳙魚池畜糞占70%,人糞占30%。施肥應根據水色、溫度而定,做到少施、勤施,大約每周可施肥一次,每次每畝潑灑120公斤左右。鰱魚池水以黃綠色、油青色為宜;鳙魚池水則以茶褐色、淺醬色為佳。
草魚早春一般投喂麥芽、谷芽及豆餅,也可輔以蔬菜葉。每尾每天喂50—100克,飼料要投在固定的食臺上。后期應以黑麥草、水草等青飼料為主,精料為輔。青料、精料比例約20:1,日投量為魚體重的30%左右,以兩小時吃完為度。青魚以投喂螺螄和蛙肉為主,輔以少量豆餅等精飼料,以吃飽為度。鰱、鳙魚每天投喂魚體重1%—2%的粉狀精料,但催產前15—20天一般停止投喂。
春季沖水是一項促進親魚性腺發育的重要措施。鰱、鳙親魚池一般每月沖水1—2次,每次加水5厘米左右;草、青魚池每月沖水2—4次,每次加水5—10厘米,臨產前約半個月應隔天沖水一次。鰱、鳙魚為保持肥水可抽原塘水回沖或鄰塘互沖。
每天黎明和傍晚各巡塘一次,檢查吃食量有無增減和水質的肥瘦情況,以確定投飼量和施肥量。如發現泛池預兆,嚴重浮頭,應立即加注新水或開動增氧機。每隔1—2周,在親魚吃食以后,食場用漂白粉或硫酸銅消毒一次,其用量均為250克左右。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