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1 放養前準備工作
美蛙養殖是在廢棄養鰻場內進行,設施足以滿足養殖美蛙之用。但要檢查整個養殖場進排水系統、遮陽設施、池底和池壁是否完好無損,若有情況及時修復。要清除池中雜物并消毒h放養前10天可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池,用量為每立方米水體中,生石灰400克,漂白粉50克。生石灰、漂白粉分別在8天和3天后藥效即可消失,此后進水洗他2—3次,納入新水待放苗。
2 美蛙養殖
2.1 蝌蚪階段 蝌蚪孵出6天后開始人工投喂餌料。餌料以熟蛋黃為好。將蛋黃用很密的鐵篩擠碎后,直接投于池中。開始階段,在較大范圍內投飼,以后逐漸縮小投餌點至定點投喂、每千尾蝌蚪每次投喂1/2個蛋黃、早晚各喂一次;飼喂5~6天后,可改喂熟魚肉或蝌蚪膨化顆粒餌料。蝌蚪孵化出25天后,即可培養一些水生小動物作為補充餌料,加快其生長。
2.2 幼蛙階段 此階段可用鮮活的動物作飼料,如無菌蠅蛆、蚯蚓、小魚蝦等,每天早晚各一次。也可投喂膨化顆粒飼料子餌料臺上,讓其前來攝食。飼料當天吃不完,應及時清除,以免敗壞水質。當蛙長到2Do克時,即可轉到成蛙飼養池。
2.3 成蛙階段 成蛙飼料以膨化顆粒飼料為主。投料時,可把飼料撒飼料臺上,每天早、中、晚各喂一次。為增加新活餌料的來源,可在蛙池中懸掛黑光燈,誘捕趨光性的昆蟲,被娃捕食:亦可人工養殖蚯蚓、黃粉蟲,待其長成后投入蛙池。
3 日常管理
3.1 巡塘 每天早、中、晚各巡塘一次。觀察水質變化情況,檢查蛙生長、活動、攝食情況,是否正常,有無病害和殘餌,在高溫季節、—暴雨期間特別要認真仔細,發現情況及時處
理。
3.2 換水 美國青蛙在生長發育過程對水質的要求不高,無需每天換水,只要保持水質 清新,不腐敗變質即可。一般說來,在蝌蚪階段,每8—10天換一次水,炎夏每6—7天就應換一次水;在幼蛙階段,由于其吃食量日增,所以其排出的糞便亦越多,池水每隔3—4天換一次;成蛙階段,每2—3天就需換水一次。
3.3 防逃、防敵害 美蛙雖不善跳躍,但亦不能低估其逃走能力,尤其是在成蛙階段,池水不要加得太深,離池埂約30cm即可。美蛙敵害很多,許多動物可以獵食它,尤其是蝌蚪,身體肥大,活動能力差,更易受到蛇、鼠、鳥類(如翠鳥、夜游鶴)等動物攻擊。因此,在巡塘過程中.發現敵害要及時除去,在敵害易侵入的進出口處設防敵害裝置。
3.4 防止殘殺、及時分池 在蝌蚪階段,根據其生長情況,每20天左右分池一次。在幼蛙、成蛙階段,個體間生長存在差異,飼養一段時間后就大小不一;在同一池中,由于有大蛙吃小蛙現象存在,因此應將大小不同的蛙 分池放養.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3.5 模擬野外生態環境 在池中增放水浮蓮,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讓其有一個較好的棲息處。水浮蓮還可以吸收水中的有機物,有凈化水質功效。
4 疾病防治
美蛙病害較多,生產中應以預防為主。平時飼養中,注意環境衛生,餌料新鮮,營養平衡,適當投喂預防性藥品,發現水質不良或出現患病,盡快做出診斷,及時采取有效治療措施。美蛙常見病如下。
4.1 蝌蚪階段
常見病防治 a.氣泡病:癥狀為患病蝌蚪浮于水面,身體失去平衡,有的仰游不安,腹部膨大,腸道充滿氣泡且水腫。
治療:對患病池及時換水,換水后,①用20%硫酸鎂溶液浸浴48小時后再換水。②全他用800mg/L食鹽水全池漢灑。③將飼料粉碎后用水浸泡,加入酵母片1.5g/1000尾,連用3天。生細菌性爛鰓病:癥狀為鰓絲發白、糜爛而附著污泥和粘液,浮游于水的表面,行動遲緩。治療:用1mg/L漂白粉或2mg/L生石灰化水全池潑灑。
b.細菌性腸炎:癥狀為患病蝌蚪食欲下降,游動遲緩,胃腸道充血、發炎,肛門周圍充血、腫脹。治療:對食臺進行清潔消毒,用2mg/L漂白粉消毒池水,每天1次,投喂土霉素1.25g/1000尾,分2份,連用3天。
c.暴發性敗血病:癥狀為患病蝌蚪咽部、腹部、肛門等到處嚴重出血,有的在水面打轉,眼球充血、突出。治療:特患病蝌蚪池水放干,用網將蝌蚪高密度集中,每萬尾蝌蚪用50萬國際單位青霉素浸泡半小時。
4.2 成娃階段
常見病防治 a.胃腸炎:癥狀為患病蛙初期不安喜鉆泥,隨后無力跳動,反應遲鈍,伏于池邊,伸腿閉眼,肛門紅腫。剖檢病蛙,腸內無食物,腸壁充血、發炎。
治療:①用2mg/L漂白粉對飼料、飼料臺和池水進行消毒,投喂酵母片20~30g/Kg飼料,每日2次,連用3天。②用土毒素拌飼料,每天0.28/kg體重,分3次喂,3天為一個療程。
b紅腿病:癥狀為病蛙的頭、背、四肢等處皮膚失去光澤,出現白斑,嚴重者表皮脫落、腐爛:蛙腿內側、股和腹部皮下點狀出血,呈紅點、紅斑狀,肌肉呈點狀充血,有的腸道充血。
治療:①用1.5mg/L硫酸銅全池潑灑,2mg/L漂白粉溶液或30mg/L生石灰進行池埂的消毒。②隔離病蛙,用0.1~0 15的食鹽水浸泡.3天為1個療程。②每天每公斤蛙在飼料中加土霉素0.2g,分2次喂.3天為1療程。
c.肚脹病:癥狀為腹部膨脹,腹內充滿氣體肝變為青紫色,有的胃腸內壁充血呈紅色,內天食物,內臟器官有不同程度地被擠壓貼向背部。
治療:可選用氯霉素、紅霉素、慶大霉素或氟派酸等藥物治療。
d暴發性細菌性疾病;
癥狀為病蛙常群棲于蛀池四周及池角,低尖伏地,不攝食,皮膚干燥失去光澤,腹部腫脹,腹腔內有腹水。治療:①每公斤水加16萬IO青霉素和4萬IO鏈霉索浸泡10min。②用慶大霉素或氟派酸內服。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