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南方大口鯰,俗稱河鯰,主產于長江流域的大江河中,是一種以食魚為主的大型經濟魚類,常見個體重約2—5公斤,最大個體重可達30公斤以上。大口鯰含肉率高,蛋白質和維生素含量豐富,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它還具有生長快(在池養條件下第一年可達2.7—3.5公斤)、養殖周期短(當年苗種飼養5—6個月可成為商品魚)、適應低溫能力強(我國南北方都能在野外自然越冬)、適應性廣(池塘、稻田、水庫、水池等大小水面均可養殖)、食性雜(各種活體動物、下腳料、配合顆粒飼料均可投喂)、銷路好(市場銷價列各種鯰魚之首,并具有出口創匯競爭潛力)、經濟效益高(每667平方米即1畝利潤是養殖常規品種的5—6倍以上)等優良特性。
大口鯰屬鯰形目鯰科魚類,頭部寬扁,胸腹粗短,尾部長而側扁,眼小、口大,牙齒細密銳利,長須2對,背鰭短小,無硬刺,其內側光滑呈鋸齒狀缺刻,體長無鱗,極富黏液,腸短,有胃。
大口鯰屬溫水性魚類,生存適溫0—38℃,因此在我國南北方都能自然越冬,在池養條件下的最佳生長水溫是25—30℃,當水溫溶氧在3毫克/升以上時生長正常,低于2毫克/升時則出現浮頭,適應pH值范圍是6.0—9.0,最適范圍7.0—8.4。pH值低時,會對養殖有影響,可采取用生石灰調節水質,方法是每15—20天全池灑一次石灰水,每次用量10公斤/667平方米。大口鯰性情較溫順,不善跳躍,喜成群集團,較易捕撈,喜棲息于敞水水體,營"底棲"生活,在池塘內多在池底活動。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