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冬天到來,很多生物都要進入冬眠狀態。而此時,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的專家,卻在引進新品種的金魚,并準備從其中選擇出“親魚”精心培養,在春天的時候讓它們集體發情進行人工繁殖。作為觀賞魚的金魚,大家一定司空見慣,但它們是怎么進行人工繁殖的?
精挑細選出“親魚”
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馬小榮告訴記者,金魚是野生鯽魚的變種。目前已是品種最多、飼養最廣泛的觀賞魚類,所以需求量非常大。
而當前,在對金魚進行繁殖的過程中,普遍都是讓其自然生產或者人工觀察,發現金魚發情后立即從水中撈出,采取人工擠壓的方式,幫助金魚產卵受精。
但是,采用這種方法“輔助繁殖”,其實對金魚的受精率提高幫助并不大,也很傷害“親魚”的身體。
淡水水產研究所的唐建清說,一般來說,如果要人工繁殖金魚,在冬天時就要開始選種了,有幸被選出來的金魚就是“親魚”。選擇人工繁殖金魚的“親魚”特別有講究。比如說,這些品種純正的金魚,年齡要控制在2—3齡;體格要健壯,體長要在10厘米以上,最好能達到15厘米以上;并且從外觀上,金魚的體表要光滑,顏色要艷麗,鱗片和鰭條也必須完整。
這些篩選出來的金魚,就將被好好地伺候在“親魚”養殖池里。養殖池內不僅經過了高錳酸鉀液嚴格的消毒,而且進水時還有非常細密的網衣做水質過濾。同時,為保證冬天的槽內溫度,整個外圍還被包上了塑料大棚。
戴手套撫摩“親魚”
唐建清說,“親魚”挑選完畢后,飼養起來和家庭喂養金魚是不一樣的。
首先,這些“親魚”要雌雄分開來養殖。由于冬天水溫比較低,所以每天只能在晴天中午的時候喂食,還要定點投喂。
其次,這一時期水質的要求非常高,如果需要在水中觀察魚身的情況,還必須戴上手套,防止污染池水。據介紹,這段時期,專家們每隔5—7天就要換1/5的池水,并且還要往水里不斷充氧氣。
另外,這些“親魚”吃食也很挑剔,除了含有蛋白的顆粒物,還要有鮮活的魚蟲搭配“混合就餐”。
飼養這些“親魚”的同時,要準備好將來人工繁殖時用的“卵巢”。唐建清告訴記者,因為金魚發情產卵后,會排放散落到池底,造成損失,因此要人工制造出卵巢,讓這些卵子堆集在上面。而他們實驗時采用的卵巢材料,是用細徑多而長且柔軟的柳樹枝來編制的,這些柳樹枝均是在霜凍前收割下來的,使用前還要經過蒸煮消毒。
人工注射催產藥物
如果是自家喂養的金魚,也許偶爾會看到金魚的自然繁殖。但是,專家為了保證雄雌金魚發情的同步,以提高后代的品質,就會采用人工催產的方式,讓金魚在一夜之間,集體發情。
據了解,當來年的春天到來之時,水溫到了18℃左右,天氣保持晴好3-5天后,金魚就可以進行人工催產繁殖了。此時,“親魚”還要再經過一次嚴格的篩選。
唐建清說,人工催產一般選擇在下午4點左右進行,因為這將有利于金魚們在下半夜發情、產卵。他們會用特殊的催產藥物,從每尾魚的胸腔處注射下去,并且根據每尾魚的體型來定劑量,一般雄魚用得比較少。接著,把人工制作的卵巢放入池中,很快,藥物就會產生反應,金魚就會發起情來。
唐建清告訴記者,等人工卵巢的附卵量達到一定程度,就會被取出移入孵化池內進行孵化。經過90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受精卵就會脫膜。再過70小時后,人工繁殖出來的小金魚就開始了攝食行為。
南方漁網編輯:裴冰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