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黃新娘、藍面神仙、紅邊蝙蝠、刀片魚、木瓜魚……在各大城市的水族館或觀賞魚市場里,玲瓏嬌小、光怪陸離的熱帶觀賞魚在水族箱里自由游弋。據了解,熱帶觀賞魚越來越多地被愛好者請進家中,它們已經成為城市居民的新寵。海南省政協委員、省發展與改革廳規劃設計院高級工程師林鴻民認為,面對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海南以其得天獨厚的條件,具有開發熱帶觀賞魚市場的廣闊前景。
開發條件得天獨厚
熱帶觀賞魚以色彩艷麗、小巧玲瓏、婀娜多姿、形態各異、天工造化,令人驚嘆。作為以飼養鑒賞為目的的魚類,熱帶觀賞魚一般產于熱帶地區,分為淡水觀賞魚和海水觀賞魚。海水觀賞魚又稱珊瑚礁熱帶魚,其價值往往高于淡水觀賞魚。
海南是我國的海洋大省,祖國第二大寶島,其熱帶海域的珊瑚礁是我國寶貴的海洋生物資源,品種與數量分布均居全國之首,海南開發與珊瑚礁相關的熱帶觀賞魚條件得天獨厚。海南發展淡水熱帶觀賞魚條件也十分優越,光熱富足,全年可露天養殖,無需加溫保溫。
據了解,海南目前已成為我國最大的休閑潛水觀賞珊瑚礁與熱帶魚的基地。觀賞魚漁業作為休閑漁業(旅游漁業)的一個分支,其觀賞方式與地點分為兩種:原地潛水情境觀賞及遷地水族館(箱)外觀賞。海南每年接待潛水情境觀賞游客達40萬人次。
海水觀賞魚與珊瑚礁生態共生關系十分密切。由于海水觀賞魚個體一般較小,往往依靠珊瑚礁盤提供食物來源與庇護場所。而據1998年海南海島資源綜合初步調查資料顯示,海南省東部、南部海岸線228公里都有大量珊瑚礁分布,西沙、中沙均為珊瑚礁盤構成,品種達200多個。
豐富的珊瑚礁盤上,共生著異常豐富的熱帶觀賞魚資源,考察鑒定命名的珊瑚礁熱帶觀賞魚品種達300多種。海南海域出產的一些神仙魚為世界上觀賞魚的極品,在國際市場上可以賣到很高的價格。
上個世紀70年代中后期,海南珊瑚礁觀賞魚得到少量開發利用。當時外貿公司和港商組織漁民用小圍網、糞箕網、手抄網或潛水等捕撈法,在瓊海、萬寧、陵水和三亞等市縣沿海岸線捕撈、收購、儲運出口香港。但設施未配套及空運未解決等多種原因,造成虧損而停止經營。
如今,海南的投資環境已大大改善,交通發展迅速,環島高速公路與海口、三亞兩大國際機場已經形成立體運輸網絡,三亞與海口每天都有許多班機飛往國內外大城市。2004年8月,一架裝載有89個品種,價值12.6萬美元的熱帶觀賞魚貨機由三亞鳳凰機場飛往哈薩克斯坦的阿拉木圖機場。這些熱帶觀賞魚將定居在位于哈薩克斯坦的人造海水水族館內。據了解,海南熱帶觀賞魚在哈薩克斯坦有廣闊的市場前景。目前,三亞機場口岸經常有大批量的觀賞魚出口。海南發展觀賞魚漁業條件已經具備。
養殖觀賞已成時尚
飼養熱帶觀賞魚已成為一種時尚、高雅的生態文化活動象征。色彩斑斕的水族箱裝飾著各地飯店賓館的大堂及各種娛樂場所,并已進入許多居民家庭,給居家生活帶來了生靈光彩和無窮趣味。
20世紀90年代前后,港臺、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的熱帶觀賞魚隨著商品經濟大潮悄然進入中國,受到國人的歡迎。各種名貴海淡水大型魚類、珍稀魚種、雜交變異種、怪異滑稽種,異彩紛呈,令人稱奇。各種水族箱及器材,如殺菌燈、加溫棒、加氧泵、海水鹽、降泡器,以及寶塔草、虎耳草、皇冠草、鹿角苔等水草的引進,把濃縮了的海底世界活生生地展示在人們面前。
在越來越講究生活質量與情趣的今天,熱帶觀賞魚也正成為一種替代貓、狗等的新型寵物。貓狗寵物由于糞便處理麻煩以及身上寄養病毒細菌可能給人帶來危害,相比之下,飼養觀賞魚寵物就沒有這么多的麻煩。養殖熱帶觀賞魚寵物必將成為環保、衛生、安全、審美的一種時尚。
“觀賞魚之家”等網站的論壇里,“魚民”們交流心得、傳授經驗,一派熱鬧景象。天津、鄭州、上海、廣州等已形成極具規模的觀賞魚市場。僅廣州一地,被譽為水中活鮮花的觀賞魚水族箱已進入20多萬戶家庭,不少品種貨緊價俏,開發勢頭十分看好。
廣州市及其所轄市縣近十幾年來大力發展熱帶觀賞魚的養殖業,已形成了一條完整的行業鏈,培育了相關產業群,取得了豐厚的回報,并提供了許多就業崗位。據廣東省觀賞魚研究會資料顯示,目前廣州已成為全國熱帶觀賞魚及水族箱器材的最大生產集散地。從事這一行業的人員多達10萬人,廣州市年產各類熱帶觀賞魚類1000多萬尾(主要為淡水觀賞魚及鯉錦等),年產值5億元以上。
廣州觀賞魚產銷興旺,帶動了水族器材用品生產的迅猛發展。廣州出現了專門生產熱帶觀賞魚飼料的廠家,年產量達數萬噸,又開發了系列水族箱與水草生產廠家。器材用品與觀賞魚產值超過10億元以上,出口創匯在300萬美元以上。
國外觀賞魚市場更是異常活躍,需求量也非常大。早在1987年英國一年的觀賞魚貿易額就達1.1億英鎊。1988年美國的觀賞魚貿易額在7.4億美元以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更多地追求高品質觀賞魚,海水觀賞魚的需求呈上升趨勢。如英國1987年的進口觀賞魚中,海水觀賞魚約占18%,1989年上升至23%。
據近幾年的經濟信息介紹,在國際市場上,觀賞魚已成為一種暢銷商品,如美國、英國、日本、德國、荷蘭、法國、瑞典、瑞士、澳大利亞等國家以及港澳臺地區的觀賞魚年貿易額已達到72億美元(含觀賞植物)。
由于氣候與環境的適宜,新加坡已成為世界熱帶觀賞魚中心。那里的漁場,每月生產數以百萬計的觀賞魚分銷世界各地。菲律賓近年來也利用其島國優勢,發展海水觀賞魚漁業。對海水觀賞魚的開發利用,在國外已有130年的歷史。
八點建議力促開發
熱帶觀賞魚價格一般比食用魚類高很多。觀賞魚以尾論價,一尾觀賞魚從十幾元、幾十元至成百、上千元不等。我國除西藏、寧夏外,幾乎所有大中城市都建有“水下世界”、“海洋世界”或水族館等,對外開放,開展科普旅游。這些城市需要不斷補充損耗種群,或增加新品種,對各類熱帶觀賞魚需求量很大。
林鴻民介紹說,雖然海南是我國發展海淡水觀賞魚漁業條件最優的地區,但至今其優勢仍未得到有效發揮,沒有形成行業規模。海水觀賞魚仍只作為捕撈漁業的副產品,產量很小。漁民在捕撈作業中采用的作業方式也往往不當,技術簡陋落后,使不少觀賞魚受到損害或死亡;淡水觀賞魚養殖基本上是空白。海南熱帶觀賞魚漁業亟待開發。
分析國內外觀賞魚市場概況后,林鴻民認為,海南省應充分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奮起直追,乘勢而上,盡快使這一新興行業成為經濟新增長點之一。林鴻民提出了八點建議:
1,海南是我國熱帶海水觀賞魚的惟一原產地,漁業部門應該把發展觀賞魚漁業作為一項新興經濟漁業予以重視,組織專業人員與力量謀劃發展觀賞魚漁業,力爭把海南建成我國海水觀賞魚的供應基地。
2,觀賞魚作為特殊漁業,批量小,產值高,科技含量也高,在飼養水質、溫度、光照、環境、飼料等方面都需要科技支持。水產科研部門應將發展觀賞魚漁業作為課題研究,列入“十一五”科研計劃。
3,漁業部門應進行市場調研、資源調查,制定發展規劃,吸引公司資金投入。利用海南熱帶海洋氣候優勢,在發展海水觀賞魚資源的同時,發展熱帶淡水觀賞魚養殖場。選擇一些高價值,市場需求大,“人無我有”,繁殖難度相對不大的淡水觀賞魚品種進行商業開發。
4,在海南省東部沿海建立熱帶海水觀賞魚繁殖場,將捕獲的各種熱帶觀賞魚培育成親魚,研究攻關,繁殖魚苗,擴大種群,形成商品規模。
5,在西沙群島若干島礁周圍圈定圍網,設立熱帶觀賞魚保護區,實施生態化增殖飼養,確保珍貴種群可持續生長。
6,對海南省已建立或擬建立的9個珊瑚礁自然保護區,應加大投入,落實經費、人力與裝備,定期巡邏,加強保護。取締炸魚、毒魚等非法作業,嚴禁在保護區內從事商業捕撈。
7,海洋與漁業部門在海南省東部沿海或西沙群島熱帶觀賞魚富集海區或出產有熱帶觀賞魚珍貴品種的海區,正式設立熱帶觀賞魚自然保護區,將其作為有經濟價值的海洋資源納入管理與保護,以利于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與今后開發利用。
8,水產科研部門對本省發展觀賞魚漁業管理制定總體的工作措施規劃,對引進外地觀賞魚品種可行性進行鑒定,防止盲目引進外來魚種破壞本地漁業生態平衡。
南方漁網編輯:裴冰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