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大彈涂魚病因與防治
發布時間:2008/5/16 15:27:22 來源: 編輯:
我來說兩句(0)
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06年養殖的大彈涂魚發病、死亡現象比往年多,究其主要原因如下:①苗種規格太小:隨著閩東大彈涂魚養殖面積的擴大,苗種需求量急增,為解決苗種問題,各自從我國沿海各省進苗,上到江蘇、浙江,下至廣東、廣西,苗種質量存在雜、亂、差的現象。霞浦縣有一家從浙江買苗,竟是10毫米多的“白苗”,經長途運輸后入池清點時就已死了25~30% ,余下的也是“奄奄一息”。同時,這些苗種未經消毒,易帶入新的病原體而患病致死。②今年多次臺風襲擊,雨水帶著城鎮污水,沖擊大彈涂魚池塘,除了逃魚外,還污染水質而致病。③投餌、施肥不當或過量而致底質、水質敗壞,好心干壞事,不但浪費錢財,而且使魚發病。④依目前的池塘條件苗種投放密度過大,一般應以10尾/米2為宜,但有的卻高達30~50尾/米2,加上池內硅藻缺乏,也影響大彈涂魚正常攝食。
如何防治養殖大彈涂魚發的病害,業內人士認為:①放苗前,池塘要經過徹底“消毒”,每畝可用100公斤生石灰化水趁熱兌水遍灑,暴曬1天后,用耙攪拌底泥,再加水培養硅藻后再放苗;②只要水質與底棲硅藻培養得好,一般無需另行施肥與投餌。若感到餌料不足時,可定點(1~3點)、少量堆放米糠與發酵雞糞(每點5~10公斤),絕對不可全池大量遍灑。③提高投放苗種的規格與質量,遠途運來的苗種要進行專池暫養后再投放。④發病后,應先換水1~2次,然后每畝用5公斤左右的生石灰化水后,趁熱兌水遍灑。⑤發現死魚應及時撈出掩堆,防止污染養殖池的水質與底質,而使疫病擴散。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