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月份常見魚病及其防治
發布時間:2008/5/24 16:42:08 來源: 編輯:
我來說兩句(0)

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隨著水溫的升高,魚類已逐漸進入生長旺季,同時病害也隨之增多,因此提前做好預防工作顯得尤為重要。根據以往的經驗同時結合今年3-4月份魚病發生情況,對5-6月份將會發生的主要病癥及其防治做一簡單概述:
1、水霉病
病原主要有水霉和綿霉兩屬。由于機械損傷等原因,破壞鱗片或體表粘液組織,霉菌乘虛而入;病變部位長出大量的棉絮狀菌絲,象一團團的白毛。在孔雀石綠全面禁用以后,我公司相關專家及時開發出能很好替代孔雀石綠的產品-“五倍殺菌散”。
該產品用于防治水霉病的用量:池塘0.2-0.4ppm(250/畝·米),病重連用2-3天;網箱浸浴:10ppm(10g/m3),浸泡10-20分鐘。
2、細菌性爛鰓病
本病是由柱狀嗜纖維菌引起。病魚鰓絲腐爛,嚴重時鰓絲末端軟骨外露,且鰓上常帶污泥,靠病變部位的鰓蓋內側的表皮常被腐蝕成一個圓形或不規則的透明小窗(俗稱“開天窗”)。
防治措施:外用:菌蟲一掃光250ml/畝·米或高效菌毒寧100ml/畝·米或通威毒消凈100g/畝·米,病重隔日再用。
內服:(抗菌消炎粉250g+肝膽必康200g)拌40kg飼料,連喂3-5天。
(魚氟星200g+肝膽必康200g)拌40kg飼料,連喂3-5天。
3、腸炎病
是由腸型點狀氣單胞菌引起。魚的腸壁充血發炎肛門紅腫,嚴重時常表現鰭條基部充血,腹部出現紅斑,剖開魚腹,往往有腹水流出,腸管發炎,嚴重時整條腸管呈紅色或紫紅色。
防治方法:外用:“通威毒消凈”100g/畝·米,連用2-3天。
內服:(魚愈愉250g+肝膽必康200g)拌40kg飼料,連喂3-5天。
。~氟星200g+肝膽必康200g)拌40kg飼料,連喂3-5天。
4、細菌性敗血癥(暴發性流行病)
病原體為嗜水氣單胞菌、溫和氣單胞菌;疾≡缙,從外觀觀察,病魚的口腔、頜部、鰓蓋、眼眶、鰭及魚體兩側呈輕度充血癥狀。剖開腹腔、腸道內尚見少量食物。
隨著病情的發展,上述體表充血現象加劇,肌肉呈現出血癥狀,眼眶周圍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紅腫;腹腔內積有黃色或紅色腹水,肝、脾、腎腫大,腸壁充血、充氣且無食物。鰓灰白色顯示貧血,有時呈紫色且腫脹,嚴重時鰓絲末端腐爛。
防治方法:外用:“高效菌毒寧”100ml/畝·米或“通威毒消凈”100g/畝·米,連用2-3天。
內服:(三新止血散250g+肝膽必康200g)拌40kg飼料,連喂3-5天。
(抗菌消炎粉250g+肝膽必康200g)拌40kg飼料,連喂3-5天。
5、白頭白嘴病
由柱狀屈撓桿菌引起,病魚自吻端至眼球處的一段皮膚色素消退變成乳白色,唇似腫脹,張閉失靈,呼吸困難,口周圍皮膚糜爛,似絮狀物黏附,隔水可見“白頭白嘴”癥狀,病魚無力,漂浮在下風近岸水表。
防治方法:外用:通威消毒凈100g/畝·米或菌蟲一掃光250ml/畝·米,全池遍灑,病情嚴重時隔日再用一次。
內服:(魚愈愉250g+肝膽必康200g)拌料40kg,連用3-5天。
6、潰爛病
致病菌為嗜水氣單胞菌嗜水亞種和溫和氣單胞菌。發病初期,魚體出現斑塊狀出血,周圍鱗片松動,脫落,表皮發炎潰爛,隨著病情發展,病灶擴大,并向肌肉深層潰爛,有血膿滲出,嚴重時可露見骨骼。
防治方法:外用:通威毒消凈100g/畝·米或高效菌毒寧100ml/畝·米全池遍灑,病重隔日再用一次。
內服:(抗菌消炎粉250g+三新止血散250g+肝膽必康200g)拌料40kg,每日2次,連用3-5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