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到投放參苗的季節了,參池里的海參眼瞅著沒什么指望了,再投參苗到哪兒籌錢去?經歷了海參大面積死亡的慘痛經歷,榮成寧津養殖戶老周最近又為參苗投放的事兒犯起愁來。日前,本報報道了寧津街道辦事處南港頭村、東墩村附近不少海參養殖戶海參大面積死亡的現象,給這些海參養殖戶造成巨大損失,讓他們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養殖戶:期待保險降低創業風險
老周說,雖然現在參池內海參死亡情況沒有繼續蔓延,大家情緒也穩定了很多,但損失卻已無法彌補,更重要的是,馬上進入參苗投放季節了,養殖資金缺口不知如何彌補。
老周兩年前開始養殖海參,當時他從別人手里轉包了一個面積20多畝的參池,投入30多萬進行參池改造和參苗投放,這些錢除一部分是借親戚朋友的,大部分是銀行貸款。如果不出現意外,今年海參出池后就不愁銀行的貸款和繼續養殖的投入了,而海參的大面積死亡,令老周的如意算盤落了空。
如果有保險做保障,養殖的風險就會降低。老周說,但令人失望的是,目前海參養殖險尚是空白。
環翠區水產養殖協會負責人介紹說,到目前為止,我市還沒有一家保險公司為海參養殖戶辦理養殖保險業務。他分析說,主要是水產養殖行業風險大,一旦發生災害,造成的損失很難計算具體損失情況。
安華保險:海參養殖保險破題有點難
多年從事海參養殖的滕先生說,我市是漁業大市,水產品養殖產量占的比重很大。近年來,臺風、風暴潮等極端天氣氣候多發,給海洋水產養殖業造成了重大損失,不少從事海水養殖業的漁民和企業強烈希望有關保險機構能盡快開展相關業務。
在分析為何不開展海參保險業務的原因時,我市惟一一家開展農產品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安華農業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威海中心支公司經理梁先生說,養殖戶保險意識薄弱、承保面窄是主要原因。不少養殖戶在出險之后才想到保險公司,但沒有出險的時候,多數人意識不到參保的意義。目前公司雖然沒有開展海參養殖保險,但在去年開展了水貂養殖保險業務,開展的情況并不是很樂觀。據他們調研,威海目前的水貂養殖總量達3000萬只左右,約占全國養殖總量的三分之一,但參保的水貂只有8萬只左右,參保數量少得可憐。
梁先生說,目前,公司總部相關部門正在調研水產品養殖保險的相關事宜,即使調研結束也需要報主管部門批準后才能開展相關業務,具體開展日期還不明確。他分析說,海參養殖的承保面應該達到60%以上,才能順利開展業務,但從威海目前海參養殖情況看,養殖戶多并且很分散,承保面也不會太大。保險產品是千家幫一家的一種保障措施,如果形不成規模,相關業務很難開展。
南方漁網編輯:柳凡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