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晨報訊(記者 李毅)上秋了,塘里的魚苗該賣了,可一群不速之客讓魚塘主人陳長明很上火。
老陳估算,400多只鳥一天可以讓魚塘里的魚苗減少2000多條。
幾種驅鳥法都不奏效,老陳翻出了毒鳥藥,但他又不忍心下手……
可憐養魚戶 損失老大了
陳長明的魚塘,位于新民市法哈牛鎮林子村。
27日,記者趕到現場時看到,這個魚塘東西走向,呈梯形。魚塘長100多米,西端約10米寬,東端約50米寬。魚塘上30多只鳥在距離水面五六米高處盤旋。這種鳥體長約20厘米,翼展超過40厘米,喙部和腿部細長。
體色灰白的鳥兒不時俯沖下來把頭部插進水里,再次飛上天空時,一條閃亮的魚兒已經銜在鳥兒的嘴尖上。
“全村100多個魚塘,就我家養著一兩多重的魚苗,這些鳥體形不大,吃著正合適。”陳長明有些哭笑不得,“別的魚塘養的都是二斤多一條的魚,這些鳥抓不住!”
據老陳介紹,他今年5月20日在這個魚塘里放了30萬尾魚苗,包括鯽魚、鯉魚、白鰱、花鰱、草魚等,魚苗約為兩三厘米長,魚苗長勢一直不錯。自從8月7日,這群鳥發現這個“覓食寶地”后,每天都來抓魚。
陳長明給記者算了筆賬:“保守估計,一只鳥一天吃5條魚,我的魚塘一天就少2000多條,到今天正好‘吃’了20天,4萬多條魚沒了,損失1萬多塊!”
環保意識強 不忍心毒鳥
眼看魚苗減少,陳長明坐不住了,開始想辦法把鳥趕走。水邊插紅旗沒用,敲鐵桶震鳥沒用,用網護住魚塘行不通,甚至用鞭炮嚇唬鳥,也沒用。
陳長明指著桌上一個沒啟封的白色塑料瓶,“這里裝的是毒鳥藥,氣得我真想把鳥都毒死,可我不忍心,我不認識那是什么鳥,要是保護動物咱可不能碰。”
記者請沈陽市野保站的工作人員對現場拍攝的照片進行了辨認,工作人員趙玉海仔細分辨后表示,照片上的鳥有兩種,一種是“普通燕鷗”,一種是“白額燕鷗”。目前這些鳥在育雛期,自身食量增加而且要捕食喂養小鳥。隨著氣溫的降低,這些鳥最早將在9月中旬飛走。
趙玉海表示這兩種鳥是省“三有”(有重要經濟價值的、有益的、有科學研究價值的)保護動物,不得隨意捕殺。如果塘魚或莊稼等遭到損失,《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第二章第14條規定由當地政府予以補償,“同一條款還規定,補償的標準應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制定,但目前遼寧省還沒有制定相應補償標準。”
南方漁網編輯:蘇紫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