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秋汛開捕首日,太湖便給了她的“兒女們”大大的驚喜。昨日,宜興“漁老大”伍貴林在梅梁湖水域喜獲豐收,僅用2小時,就捕撈到近15公斤銀魚。老伍已經有20多年“漁齡”了,從未遇到過這么好的收成。
昨日上午8點整,太湖秋汛開捕。到上午10點左右,梅梁湖水域還是只能看到零星的漁船。乘快艇至三山以外的水域,水色清亮,聞不到一絲異味。伍貴林駕駛的漁船,是記者在湖面上看到的第一艘漁船。這艘漁船采用以逸待勞的捕魚方法。漁網架在船的兩翼,沒入水中。據同行的漁政人員介紹,這種工具名為“飛機網”,是小型工具中的一種。在漁船行駛的同時,魚兒被趕到網中。伍貴林說,這種網只能捕撈個頭較小的魚,以銀魚和梅鱭魚為主。等到魚網里的魚足夠多了,就起網撈魚。船上準備了塑料盆和塑料桶,用來分揀。銀魚放入盆內,梅鱭魚和小雜魚放入桶內。分揀的活由伍貴林的妻子負責。
“估計今天能捕到40公斤銀魚。”談到第一天的收成,伍貴林喜笑顏開。為了證明自己沒有夸口,他展示了自己上午的“戰果”。先是掀起船頭部位的木板,露出船艙。船艙里放了一只塑料泡沫盒。再將盒子打開,里面裝了不少銀魚。伍貴林說,往年的銀魚個頭較小,體長在5厘米以下的占了大多數。今年大不相同,大多數體長超過8厘米,有些體長甚至達到13-14厘米。銀魚的個頭大了,產量自然就高。往年太湖秋汛期間,平均每天只能捕撈到25-30公斤。他說,銀魚產量提高,主要得益于太湖水質明顯好轉。漁政部門嚴厲打擊偷漁,也起到了作用。更令伍貴林開心的是,不僅銀魚的產量高了,價格也高了近一成。去年銀魚收購價是10元左右/500克,今年上漲了1-2元/500克。梅鱭魚的收購價,也相應提高了近一成,由去年的1元左右/500克漲到1.1-1.2元/500克。今年的收入肯定比去年高。
市農林局漁政處副處長周志成認為,銀魚增產,是漁業增值和環境治理帶來的效果。近年來,太湖漁管會多次人工放流銀魚苗,嚴格執行太湖休漁政策,大大增加了太湖銀魚種群。此外,沿湖各地加大了治太力度,改善了太湖水質,為銀魚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
南方漁網編輯:蘇紫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