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博網資訊:“省局要求200畝以上成片的魚塘才能得到省級標準魚塘改造的補助,能不能減低到50畝以上?”、“水產養殖的風險很大,能不能出臺水產養殖的保險?”、“能不能建立我們自己的種苗培育基地?”……
百萬畝標準魚塘改造是漁業系統近年來的民心工程,浙江省各級財政已為此耗資近億元。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這項工程效果如何,運作中有什么問題?今天,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在嘉善召開民主懇談會,聽取來自基層群眾真實聲音。
魚塘改造顯現效益:3000元變8000元
浙江大部分內塘養殖池塘都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開挖的,二十多年沒修整,面積小,蓄水淺,淤泥過厚,沒法實現規模養殖,也不能養殖高檔水產如南美白對蝦、羅氏沼蝦。為此,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從2006年開始啟動百萬畝標準魚塘改造工程,擴大魚塘面積,挖深清淤,修好道路,從而提高養殖檔次,實現規模經營。根據嘉善縣丁柵鎮的經驗,每畝魚塘養以前四大家魚時,可產出3000元;改造后,實現了多元化養殖,每畝魚塘產出可達8000元。
懇談會里上下對話:要讓各方都得利
今天的懇談會上,嘉善的養殖大戶和基層漁業官員對此項工程一致叫好,但也提出了不少實際問題。對此,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局長趙利民一一作了答復。
難點一:土地流轉難。養殖池塘為多家漁農民一起承包,每家每戶各占一兩畝,魚塘是否要參與改造,各家各戶意見不一,往往導致改造方案擱淺。
答復:土地流轉難,要靠多宣傳,多引導來解決,重要的是要讓農戶嘗到甜頭,比如土地流轉出去后,經改造提高租金,可讓相關承包人也有紅利可分。
難點二:水產養殖風險過高,實行漁業政策性保險的呼聲很高。標準塘改造后,養殖檔次提高,成本投入也大,農戶所承擔風險大為增加,因此養殖戶希望在漁業領域也能和種水稻和養豬一樣,實行政策性保險。
答復:至于政策性保險,趙利民認為,可借鑒海洋漁業互保制度,漁民交納保險金給互保組織,因災害受損的漁民可獲賠。趙利民還說,大家反映的問題有些光靠海洋與漁業局是解決不了的,因此將在近日邀請省有關部門進行協商,爭取盡早解決大家提出的問題。
難點三:從廣東、福建、海南等地引入的南美白對蝦種苗質量不穩定,養殖戶希望能建立自己的種苗培育基地,培育高質量的種苗。
答復:南美白對蝦種苗質量差,是因為它是國外引入產品,真正掌握相關技術的是美國人,國內引入的是其中一個家系,時間久后近親繁殖,自然難保質量。為此,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承諾,會向國家農業部反映,并推動對南美白對蝦種苗的技術攻關。
南方漁網編輯:石明凱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