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南方農村報資訊:魚苗市場魚龍混雜,養殖戶如果買到劣質或者摻假的魚苗,或者懷疑苗種有質量問題,通過哪些途徑來維護自己權益,通過哪些步驟來進行?結合近期養殖戶投訴苗種的情況,南方農村報記者帶著這些問題進行了一番調查了解。
鑒定機構就一家
“如果要鑒定魚苗、或者是其他水產種苗的種質,目前廣東只有一家權威鑒定機構,就是設于珠江水產研究所的農業部水產種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廣州)。”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漁業處有關人士告訴記者,這個測試中心,是農業部設立的監測點,是廣東唯一有資質對水產種苗的種質做出權威鑒定的機構。
如果養殖戶認為自己的苗種存在質量問題,可以向珠江水產研究所的農業部水產種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提請檢測,通過提交檢測項目、現場調查、抽樣、種質標準檢測后,即可出示相關書面報告.有關人員表示,“目前種質檢測項目和標準不完善,對于養殖過程中抗病性、生長速度等問題目前還沒有相關標準,這類指標目前無法進行鑒定。關于品種、雄性率這類種質問題,只要國家有相關標準,我們都可以鑒定”。
魚苗質量難監管
漁業處相關人士還告訴記者,目前我國還沒有有效的水產種苗管理辦法,而在與之相關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農業部《水產種苗管理辦法》和廣東省《漁業管理條例》中,也只有小部分涉及,而且對魚苗的質量監管沒有詳細可行的措施。“舉個例子,有關條例規定,外省首次銷入廣東的水產種苗,必須要有省級(或以上)檢驗檢疫部門的檢疫報告,但卻沒有對這種行為的處理或處罰方式,漁業管理部門無從執行。”這位人士說。
廣東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副站長葉衛告訴記者,目前現行法律法規中,關于魚苗質量的規定,多是體色、活潑程度、魚體健康程度和疫病方面的規定,而在購苗者眼中很重要的生長速度和性別比例(如羅非魚雄性率)沒有規定,行業中也沒有相關標準,這個很容易被個別人鉆了空子,坑害消費者。
出現問題索賠難
他還表示,目前苗種的銷售環節中,魚苗生意往往是口頭交易,沒有簽合同的習慣,如果發生種質的問題,在后續索賠過程中很麻煩,而且各級漁業部門也無法監管。
另外很重要的就是“可溯源性差”,葉廠長還告訴記者,水產苗種的生產和銷售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中間環節多,影響因素多。在親本培育、苗種培育、成魚培育過程中,很難對個體進行標記,同時中間環節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比如氣候、天氣、池塘條件、水質、飼料、管理等,苗種廠家可以找到很多造成養殖不理想的借口,養殖戶卻往往有苦說不出。
針對這些問題,特別是苗種的標準問題,已經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9月上旬,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專門對羅非魚技術和質量標準問題在在全國做了調研,中國流通與加工協會副秘書長李融博士對記者表示,這次針對羅非魚全國范圍內調研,也就是為了促進和完善相關標準,一方面可以保護國內養殖者和苗種場的權益,另一方面是促進水產品出口貿易,保證出口產品質量。
南方漁網編輯:石明凱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