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提起費利民,許多熟悉他的人都有些想不通:正當年富力強、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他卻選擇了急流勇退,從原東市區人武部副部長(副團級)的位置上退了下來,走上了自主擇業的道路。
費利民今年43歲,從17歲考上軍校開始,在部隊一待就是23年。三年前,當國家鼓勵軍隊轉業干部自主擇業的政策一出臺,一個深藏在心底多年的創業夢想不斷沖擊著他。從年輕時候就喜歡養殖觀賞魚,并積累了一定經驗,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觀賞魚市場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而且省內上規模上檔次的養殖場幾乎沒有,何不自己創辦一個養殖基地呢?說干就干,在辦理好相關“隱退”手續后,費利民踏上了考察市場之路,先后跑遍了大半個中國的各大小城市。2002年6月,費利民多方籌資數十萬元,在新馬橋鎮懷洪新河南岸開工建設占地近百畝的養殖場。次年春天,這個取名為“魚花羽”的養殖場正式引進種魚,并繁殖了50萬尾觀賞魚,市場行情一路看好,費利民沉浸在即將豐收的喜悅中。然而這一切都被一場突如其來的大水沖得蕩然無存。
2003年6月27日是費利民終生難忘的日子,這一天懷洪新河突發大水,洪水把他的養殖場與周圍的農田村莊連成一片,而且這種情況持續了一個半月。洪水退后,費利民發現他的養殖場里只剩下了一條觀賞魚!直接經濟損失達45萬元。第一次創業就遭受了重創,費利民一度躲在養殖場的孤樓里拒絕見任何人。然而,二十多年軍旅生涯造就了這名漢子不服輸的性格。在重新修整了水毀的院墻,清理掉水池里的淤泥后,費利民又重新引進種魚開始繁殖,去年夏天,他的養殖場重又恢復生機盎然的景象,當年實現銷售收入30多萬元。截至目前,費利民已在蚌埠和淮北分別開了直銷店,并帶動當地兩戶農戶就業,走上了良性發展的軌道。
費利民說,選擇自主擇業的道路一方面是基于減輕國家負擔的考慮,另一方面主要是個人興趣,從中能體會到難以言喻的快樂。人活著就要有一種屬于自己的事業,不論結果是成功還是失敗。
南方漁網編輯:裴冰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