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發病情況
9-10月份進入“秋老虎”季節,天氣干燥炎熱,仍是病害高發期。
本月福建寧德海水網箱養殖主要病害為肝膽綜合癥和本尼登蟲。肝膽綜合癥在各個海區都有發生,但屬于零散性發生,俗稱“白鰓病”,一般不會引起集中爆發性死亡,但連續死亡有時也可達20%以上。本尼登蟲則主要發生在鹽度較高的養殖區,福鼎的各個養殖區都有發病,并引起繼發性感染,造成了一定的損失。
其它病害中,青山養殖區一養殖戶的大黃魚成魚發現棘頭蟲病,引起部分死亡。另外也發生幾起因養殖戶操作不慎,機械損傷引發的魚病,其中一戶還造成了較大的損失,夏季操作需謹慎小心。
草魚:南平測報點主要是三病和少量的寄生蟲病、敗血病、內臟病,發病率較高的有延平區的爛腮病(86.67%),和武夷山市的九江頭絳蟲病(16.67%),各類病害的死亡率均低于0.1%。三明市測報點也是三病,細菌性敗血病及水質綜合病,發病率較高的是永安的水質綜合癥(26.7%),死亡率均低于1%。龍巖的草魚主要是出血病、三病和寄生蟲病,死亡率也均低于1%。
鰻魚:三明測報點本無無病害。龍巖僅發生19%的指環蟲病,沒有死亡。南平發生少量的敗血病、腸炎病、爛腮病、爛尾病和寄生蟲病,死亡率均低于0.01%。淡水所的鰻魚除了細菌性的敗血病、爛腮病、腸炎病,還發生了多種寄生蟲病、真菌病和消化不良,發病率在1.5%-12.5%間,除了敗血病的死亡率較高6%以外,其余病害基本沒有造成損失。
羅非魚:本月漳州測報點主要病害為出血病,腸炎病和鏈球菌病,發病率為2-9%,死亡率為1-2%.泉州南安的羅非魚發生病毒性出血病,發病率49%,所幸沒有死亡率。此外惠安(測報點外)的羅非魚因缺氧引起大量死亡。
對蝦:廈門測報點的主要病害還是紅體病,本月發病率為3%,死亡率2%。漳州測報點發生的主要病害是白斑病、紅體病、弧菌病,發病率為<1.5%,發病個體的死亡率<3%。泉州晉江和惠安的南美白對蝦發生紅體病,發病率為18%,死亡率為10%。
青蟹:漳州測報點上的青蟹主要是弧菌病和纖蟲病,發病率1-2%,死亡率低于1%.泉州測報點外的鋸緣青蟹還發生了黑鰓病
鮑魚:漳州東山工廠化養殖的鮑魚還是弧菌病,發病率為1.43%,死亡率為1.12%。莆田的網箱鮑魚發生膿胞病,發病率驟升,達38%,死亡率為0.8%。
紫菜:泉州南安和石獅的紫菜,因高溫發生爛菜,發病率達0.19%。
二、下階段預測
根據往年的經驗,持續的干燥天氣,將繼續引發細菌性和環境源的病害。魚類的消化不良和藻類的高溫潰爛是預防的重點。海水網箱養殖主要還是預防本尼登蟲病和肝膽綜合癥。準備養殖過冬的真鯛需提早預防棘頭蟲引起的病害。海水養殖池塘預防淀粉甲藻病的發生。
三、防治建議
本月重點介紹肝膽綜合癥的防治。該病是高溫季節網箱大黃魚的常見病,主要癥狀為瀕死病魚在水面漫游,無法保持平衡,多數翻倒,腹部向上,受驚后短時鉆入水下,一會兒又會浮出水面。取病魚檢查,一般外表完好,但是鰓明顯失血,呈白色或淺紅色,鏡檢發現鰓絲腫大成棒狀或缺損。解剖,一般肝臟呈土黃色,膽呈墨綠色,脾臟多數明顯腫大,部分病魚腎臟也會腫大。肝膽綜合癥病源尚不明確,根據養殖戶經驗,越是投喂抗菌素,死亡率越高,因此治療時不宜使用抗菌素。肝膽綜合癥一般不會引起爆發性死亡,發病后可及時停餌或改投喂配合飼料,添加維生素或保膽利膽類藥物有一定療效。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