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新聞網資訊:
受強臺風“黑格比”的襲擊,廣東陽江漁業直接經濟損失達十七點五億元,其中水產養殖的損失就超過了十億元。目前,盡管風災已過十多天,但當地的水產養殖業已元氣大傷,難以在短期內抹去災痕。
記者連日來從眾養殖戶中了解到,養殖戶如今最大的愿望,就是盼望“水產養殖保險”出臺。據悉,中國現行的《農業法》里已經寫入了農業保險,而《漁業法》卻缺乏對漁業保險的規定,《漁業法》中沒有提及漁業保險。
據了解,廣東陽江的平岡鎮是受“黑格比”臺風襲擊較嚴重的鄉鎮之一,而水產養殖業又是該鎮受災最嚴重的行業。該鎮水產養殖規模前三位的漁民,總損失就超過了一千萬元。陽西縣溪頭鎮全鎮九十多個養殖戶,二千五百多個網箱幾乎全部受損。
面對大災大難,令人擔憂的是,目前的水產養殖險尚呈空白,受災的養殖漁民沒有保險可賠。當地養殖戶紛紛表示,如果有水產養殖保險一定要買。
有鑒于此,當地保險業人士稱,目前水產養殖保險基本上處于理論探索和實驗階段,執行較難,相關保險公司曾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開展過這項業務,但遭遇了種種困難,最后不得不在虧損了上千萬元后叫停。
據保險界業內人士介紹,造成水產養殖保險停滯不前的主要原因,一是水產養殖抵御各種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弱,存在巨災風險;二是水產養殖戶比較分散,在投保上沒有專門的部門進行組織,保險業務在實施過程中難度較大。此外,水產養殖戶以前參保意識也不高,而且不少養殖戶將資金全部投入養殖,保費支付能力有限。于是,水產養殖保險市場形成了保險機構不敢保、水產養殖業者承保不起的尷尬局面。
對此,有專家建議,開展“水產養殖保險”,首先要建立法律保障,為水產養殖業建立一套科學的風險保障措施,此外,在完善“政府引導、漁民互助、財政補貼、協會運作”政策性漁業保險制度的同時,要逐步探索形成“養殖戶投保+政府補貼+商業保險公司承保”的商業運營模式。
廣東陽江有關方面表示,目前這種“保險公司不敢保、養殖戶保不起”的尷尬局面,是這項業務無法開展的最大難題。如果財政補貼能在這方面給予適當的補貼,就能大大提高商業保險公司設保和漁民參保的積極性。
評論列表 | |||||||||||||
|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