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水產研究所專家透露,神舟七號宇宙飛船升空時搭載的30粒廈門產鏘魚卵,成功在太空中孵出九尾小魚苗。
香港《大公報》報道,北京航天城10月1日舉行神舟七號返回艙搭載物開艙儀式。神舟七號各種搭載物中有個福建省水產研究所提供、水質保持系統和供氧系統完整的孵育罐,里面放置30粒鏘魚卵。
福建省水產研究所專家隔天打開孵育罐后,發現已孵出9尾鏘魚苗。用放大鏡觀察,身長只有一到兩公厘的小魚苗,在水中搖擺著透明的身體。專家分析,這些鏘魚苗是在太空孵育出來的。因為神舟七號返回后,放置于保存箱的孵育罐被保持在攝氏12度的恒溫狀態,這種溫度條件無法孵出小鏘魚。
專家說,從9月25日神舟七號發射到28日神舟七號返回,這段期間的太空溫度為攝氏21度,有利于太空誘變育種。因此這些鏘魚苗的出生地可以記錄為在太空中。
專家表示,神舟七號搭載的鏘魚卵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進行太空育苗試驗,受限于孵育罐容量,只有30粒鏘魚卵;另一種是將鏘魚卵帶去“太空旅游”誘使基因突變,數量較多,共有兩萬粒。目前,兩萬粒經歷“太空旅游”的鏘魚卵也已抵達廈門,同樣處于隔離期中。完成隔離期滅菌消毒后,它們將于10月中旬被放在育苗池中孵出魚苗。
專家測算,正常條件下鏘魚兩個月就可產育下一代。因此,最快在年底第二代“太空鏘魚”就會誕生。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族資訊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