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鱔苗下箱的成活率和開口率一直困擾著養殖戶,怎樣提高成活率和開口率,是現今黃鱔產業急待解決的問題。
成活率和開口率與水質、氣候、下箱時間、苗種質量、暫養、運輸、分級、網箱內水草、水體維護、鱔體維護、馴食觀念、馴食、查箱和清理食臺都有很大的關系。以下介紹鱔苗放養前及放養時要注意的工作。
1、水質
鱔池水質必須保證嫩、活、爽。含氧量超過5毫克/升。pH值在7.2~7.6之間。水體有毒氨不超過0.02毫克/升,硫化氫不超過0.1毫克/升,亞硝酸鹽不超過0.05毫克/升。下苗之前一定進行水質檢測。如有超標必須進行調整。池水深控制在40厘米左右。
2、下箱時間
水溫穩定在25℃,日夜溫差不超過5℃,錯開黃鱔懷卵和產卵期,最高水溫不超過34℃,達到以上條件都可進苗。
3、氣候
苗種下箱之前密切關注氣候變化,最好訂購遠期天氣預報短信,下箱前有一個晴天,下箱后確保有四個晴天。日夜溫差不超過5℃。
4、網箱內水草
網箱內革命草必須茂盛,下箱的鱔苗才有一個好的棲息的環境,從而減少黃鱔應激反應的產生。革命草最好混入5%的油草。
5、苗種質量
苗種質量與捕撈方法、苗種來源、暫養時間,暫養方法、運輸方法都存在很大關系,采購時切記要調查清楚。苗種最好是本地產的,外地苗最好選擇地理環境與本地接近。鱔苗一定要活力好(用電解多維泡過的鱔苗,有一段時間表現得活力特別好,這樣的鱔苗是假像,切記不可要用),手捉黃鱔手上不留粘液,“暈頭”少(暈頭,腦組織因缺氧壞死,不可逆轉的損傷。)打暈頭時不要手軟,最好是用抄網打掉表層黃鱔。正確辯認山條,山條外觀上較難辯別,可以看肌肉飽滿程度,湖區苗相對要肥點,山條較瘦。
6、苗種暫養
裝鱔苗的容器一定要光滑,否則極易擦傷鱔體,使鱔苗脫粘。苗種暫養不可用井水、自來水、和受污染了的水,最好選擇自然環境里較清澈的水。加入的新水溫差不要超過2℃,魚和水的比例不小于1:2,每天最少換水四次,暫養時間不超過四天。
7、苗種運輸
苗種在運輸過程中要做到輕、快、好。魚水比例強列建議1:2以上。運輸時必須用聚維酮碘進行水體維護,劑量為6滴/100斤(魚+水)。苗種盡可能不要長途運輸,一定要實行長途運輸的,時間不要超過10小時。
8、分級下箱
運回的苗種注意調適水溫,緩緩注入鱔池的水,使鱔苗溫度和鱔池水溫一致。鱔苗可分為三級,最好是四級,分級時一定要做得輕、快、好、準,盡可能縮短擇苗時間,打掉暈頭苗、外傷苗。進行過藥浴運輸的不需再行藥浴,反對電解多維藥浴,電解多維只能短暫時間調動鱔體潛能,會使鱔苗體能下降,免疫力下降,同時注意做好投放記錄。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技術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