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我承包魚塘有十年了,前幾年并沒賺到錢,直到六年前飼養羅非魚這種狀況才有了改變!睆V州市白云區南崗村羅非魚養殖專業戶莊某說:“還有一個關鍵因素是陳總提供的魚苗品質好!彼f的“陳總”是指鷺業水產公司董事長陳遠生。
十年前鷺業水產不過只有幾畝小魚塘,而現在已經是橫跨福建、廣東、海南三省,擁有3000畝魚池的我國最大的羅非魚良種產銷企業。鷺業水產從引進、開發和推廣羅非魚良種一躍成為行業龍頭。
羅非魚原產于非洲和中東沿岸地區。作為聯合國糧農組織推薦的綠色食品,其味道鮮美,肉質結實,在國際上愈來愈受到青睞。
在美國羅非魚已經成為第九大消費水產品,而在近十年間,美國進口的羅非魚增長了700%。在中國,羅非魚已經成為繼鰻魚和對蝦之后最具國際市場競爭力的水產品之一。
“羅非魚是農業部重點扶植的6個出口產品之一,與鰻魚、蝦、貝、大黃魚、蟹等同列其位! 福建省淡水水產研究所所長李金秋介紹說。
行業龍頭科技育苗
近幾年,廣東省提出的“一條魚工程”指的就是羅非魚。
目前全球至少有85個國家生產羅非魚,亞洲、拉丁美洲、非洲和中東等國每年的養殖羅非魚總產量接近150萬噸,價值約20億美元,但世界羅非魚產量的60%來源于中國。由于羅非魚是熱帶性魚類,適合在溫度較高的南方飼養,所以,國內羅非魚的養殖主要集中在福建、海南、廣西和廣東,鷺業水產也主要是向這四個省供應魚苗。
廣州鷺業水產有限公司業務經理張開典說:“搞農業種子是關鍵,養魚也是一個道理。有好的魚種才能養出好魚,我們提供羅非魚苗種給養殖戶,事實上總是供不應求。”
陳遠生介紹,自1993年引進羅非魚親魚以來,鷺業水產不斷對親魚種質進行選育和提純復壯,到今年已選育出第八代。2004年,經農業部水產種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廣州)檢驗,鷺業水產的尼羅羅非魚和奧利亞羅非魚親魚,被測的29項種質指標,不僅全部達標,且有近半數指標優于國標。鷺業水產羅非魚相關科技成果曾相繼獲廈門市科技進步二等、三等獎。在廣東,鷺業牌彩虹鯛、吳郭魚被認定為廣州市名優農產品及廣東省重點新產品。
目前,“彩虹鯛良種反季節工廠化繁育技術及其推廣”、“優質羅非魚繁育及無公害養殖技術等國家級星火計劃項目”、“優質羅非魚無公害養殖及加工出口技術示范”、“高產肉率型奧尼羅非魚親本庫開發”等省級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及廣州市“超雄彩虹鯛親本庫開發及其產業化”等一大批項目都在進行中。鷺業水產每年還從銷售收入中撥出資金,開展自選項目研究,并以創建YY型尼羅羅非魚超雄魚和ZY型奧尼超雄魚親本庫為主攻目標,已經取得重大突破,力爭占領世界羅非魚育種制高點。
養殖專業戶出口致富
近年來,一些農民購買了質低價廉的魚苗而導致收入大大下降,甚致虧損。珠江水產研究所所長吳淑勤說,目前在福建、廣東、廣西、海南四省,鷺業水產的羅非魚苗種無論在技術上還是品質指標上堪稱一流,并且技術始終比較穩定,飼養出的羅非魚體形比較好,也比較大,魚頭小、背高、體厚,特別適合切成魚片出口。
“現在羅非魚的出口簡直太火啦!” 廣州花都區羅非魚養殖專業戶曾慶環說:“我們把鷺業水產的魚苗養大,然后賣給加工廠,加工廠把成魚加工成魚片,專門出口歐美市場。那一片片的魚片全部是透明的,完全符合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標準。” 曾慶環現在擁有500多畝魚塘,是與鷺業水產合作的最大養殖戶。
“魚種很重要啊,否則一年工夫就白費了!痹鴳c環介紹說,在2002年,他從另一家單位購買了20萬尾羅非魚魚苗。結果品質不純,質量差,飼料的需要量很大,還不長個,那一年虧損很多。
“曾慶環是養殖大戶。養殖小戶們現在都看養殖大戶的行動。只要大戶養什么苗種,就跟著上什么苗種。在花都有幾千畝魚塘實際上是跟著曾慶環跑的! 張開典說。
正是高品質的魚苗帶動了規模發展,鷺業水產每年培育10億尾羅非魚魚苗,在羅非魚苗種繁殖行業中是最大的。鷺業水產羅非魚養殖已經占到廣東水產業一定的份額,而廣東省的養殖規模在全國又是第一。
鷺業水產總工程師張先生透露,其實鷺業水產的目光并非僅盯在廣東水產這塊大蛋糕上,更看好氣候條件得天獨厚的海南。2006年1月1日,鷺業水產與海南屯昌水產總公司1700畝苗種基地的合作項目將正式啟動,前期40萬尾優質親魚已到位。屆時,海南鷺業苗基地面積增至2000畝,苗種產量將由現在的1億多尾猛增至6億尾。
大陸羅非魚出口量世界第一
1990年代,中國臺灣是羅非魚的主要出口地,源源不斷地向美國和歐盟出口。近十年間,大陸的羅非魚發展很快,出口量取代臺灣而躍居第一。農業部還專門為羅非魚制定了相關的條例,對于羅非魚的苗種、水源養殖、和飼料等實行了嚴格的規定。
在價格方面,臺灣地區的成魚出口價格折合人民幣17—20元/斤,而大陸成魚的內銷價格僅為3—4元/斤,因此大陸有很大的競爭優勢。
張開典說:“做企業開公司,牌子一定要在市場上叫得響。鷺業水產的羅非魚苗售價大約在1毛/尾,略高于市場價格7分/尾,因為鷺業水產品牌信譽較高,魚苗品質又好,因此3分錢的差價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會算成本的人都愿意養這種魚。”
他說,鷺業水產模式與以往“公司+農戶”有所不同。與以往公司加農戶,公司是承諾按保護價回收農民產品不同。鷺業水產不承諾回收,而是按照市場競爭價格收購。這樣就充分利用了市場的機制,如果農民不賺錢明年就不會購買再養這種魚苗。但事實是,每年的羅非魚苗都出現脫銷現象,這說明農民是賺錢的。
張開典算了一筆帳:羅非魚在25-32度繁殖力最強。一般情況下,一年可以養兩批魚,二年可以養三批,一畝魚塘可以產3000-5000斤,以2005年為例,除去成本,一畝可賺3000-5000元,總利潤是很可觀的。
2001年,鷺業水產的魚苗出口到菲律賓,2002年出口擴充到馬來西亞,2004年,出口又擴大到越南,開全國出口羅非魚苗種的先河。而在成品魚市場方面,魚的規格決定價格。魚越大價格越高,大的羅非魚出口價格為2美金/鎊。近兩三年,廣東60%-70%的羅非魚都出口,鷺業水產真正開始走向國際,當地養殖羅非魚的農民也由此致富。
地方政府傾力扶植
廣州市農業局局長梁淇江評價說,水產業的很多方面都需要龍頭企業來帶動,例如魚苗品質的改善、魚塘的改造、養殖技術的改善。在產前的服務中,龍頭企業把優質的農業種苗輸送給農民。在產中的服務中,技術、飼料、培訓也通過龍頭企業搞起來,在產后的服務中,為產品提供一個很好的國內、國際市場銷售平臺,這樣農業產業化的鏈條才能建立起來。鷺業水產就是這方面的成功企業。
對于廣州農業未來的規劃,梁淇江表示:“廣州農業的思路就是培養帶頭人。鷺業水產很有實力,在資金、技術、管理和人才方面都有較強的優勢。鷺業水產是廣州市最大的農業企業之一,為了支持其發展,農業局做了很多工作!
廣州市農業局漁業水產處處處長陳洪強介紹說,為了幫助企業選點設廠,政府主動出面協調各方面的關系。為了加強魚塘建設,2002-2004年政府投入5300多萬元整治漁塘28000畝,僅在廣州花都區就投資了2000多萬,無償幫助農戶們改造魚塘,總計10000多畝。
在溝通企業與農戶養殖戶方面,政府部門扮演著中間人的角色。由農業局指導,成立漁業協會。由協會出面,促成農民與鷺業水產的加工廠簽訂協議。在財政方面,廣州市財政扶持鷺業水產100萬資金,幫助鷺業水產引入污水處理設備和各種質量檢測設備。在農業貸款這老大難的問題上,由廣州市農業部門協調廣州市農業信用社與鷺業集團這樣的龍頭企業對接,提供企業所需的建設資金。
拉動水產養殖業發展
2005年8月,廣州市農業局表彰了廣州市農業戰線做出突出貢獻的50家農業龍頭企業,鷺業水產榜上有名。
“廣州是珠三角的核心地帶。臨近港澳深、輻射東南亞。在廣州的農業中,水產品、水果、蔬菜三足鼎立。如何把水產品培育起來做大做強,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廣州市農業局局長梁淇江說:“花都是北江和西江的匯集之地,近10萬畝漁塘等待改造、升級。增城是增江、東江和珠江的匯集地,5萬多萬畝漁塘等待培育。番禺還有10多萬畝漁塘需要發展。而具體的做法就是培育幾大養殖基地,扶持像鷺業水產這樣的大型農業企業。通過龍頭企業把農民帶動起來。從而帶動廣州水產的繁殖、養殖、加工和銷售一條龍建設!
為了抓住羅非魚出口在歐美國際市場的巨大需求,陳遠生開始瞄準羅非魚產業鏈下游的深加工工廠的建設。2004年,鷺業水產投資5000多萬元,在花都芙蓉鎮新民工業區建設了一座完全符合美國與歐盟衛生標準的大型水產品加工廠,年加工水產品能力達3萬噸以上,年底將正式投產使用。這座工廠的建立將成為中國羅非魚深加工出口的主要基地之一,并將有效地帶動華南四省羅非魚的養殖。
編后:
解決“三農”問題,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如何使得農業實現真正產業化、市場化。在國際化和市場化的環境下,實現農業的規模效應,變“軟肋”為“勁骨”。在鷺業水產的發展中,我們看到了企業、農戶、政府之間的“通力合作”。
農民致富,僅僅靠一家一戶的種田而沒有形成農業規;、產業化是不行的,而實現農業產業化僅僅靠在國家政策扶植、政府救濟也是遠遠不夠的,要改變這一現狀,政府必須在各地緊緊抓住具有影響力的農業龍頭企業,去影響、引導、帶動農民致富。政府抓農業龍頭企業,龍頭企業依靠國家給農村的產業政策,實實在在的引領農民,才可走上富裕之路,變輸血為造血。
南方漁網編輯:寒星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