鱖魚的養殖一般要投放大規格魚種,而在鱖魚大規格魚種培育中,從夏花(規格2.5~3厘米)到大規格夏花魚種(規格5厘米)的培育是一個關鍵階段。現將有關培育技術介紹如下:
一、育苗設施
可根據具體條件,采用小網箱、小土池、水泥池等,有條件的可選用家魚催產、孵化設施。但不管選用何種育苗設施,均要求水源充足、水質清新,且要具備流水或微流水條件。育苗用小網箱面積以1~4平方米為宜,箱體入水深度50~60厘米,網目大小以所投餌料魚不逃出為標準,培育過程中要準備2~3種不同網目的小網箱,以便育苗中、后期換箱,保證排污順暢;育苗用水泥池,面積10~20平方米,水深60~80厘米,池底最好有一集苗溝(槽),以便出苗操作;用土池育苗,面積不宜太大,一般以300~600平方米為宜,池底要平坦,淤泥少。
二、夏花放養
要選擇規格整齊的夏花放養。在放養前,要用3毫克/升的硫酸銅溶液:或3%的食鹽水溶液浸洗3~5分鐘。放養密度根據不同的育苗設施類型及水源條件而定。凡具備流水條件的,每立方米水體可放養2.5~3厘米規格的鱖魚夏花1000~1500尾;土池培育,要根據餌料魚的配套情況,每畝放養8000~10000尾。不管采用何種形式培育,只要投足適口餌料,經25天左右培育,鱖魚夏花平均規格可達5厘米以上。
三、餌料魚的配套
把鱖魚小夏花培育成大規格(5厘米)的夏花,每萬尾需配套不同規格的烏仔和小夏花餌料魚150萬~200萬尾。適口餌料魚配套是提高育苗成活率的關鍵環節。餌料魚的配套可采用兩條途徑:一是以自育草魚、鰱、鳙烏仔配套為主,即利用土池,以"以豬糞等有機肥為基肥、用化肥追肥肥水、高密度發塘、多塘口配套、間隔放苗、分批拉捕"的方式自育大批量的各種規格烏仔或小夏花;二是以捕撈野生幼魚為輔,即從水質較肥的成魚塘,用密眼網箱撈起小雜魚(如食蚊魚、小麥穗魚等),經過篩選后,把適口的作為餌料魚,這樣既變害為利,也節省了育苗成本。在較大規模的鱖魚苗種培育中,還是以自育餌料魚苗種為好,以確保足夠的餌料魚供應。此外,若是在土池培育大規格鱖魚夏花,可在放養鱖魚前10~15天,按常規先在土池中放入家魚水花(30萬~50萬尾/畝),利用原塘培育餌料魚,使鱖魚夏花一下塘即有適口、豐富的餌料魚。
四、育苗管理
1.投餌
在網箱或水泥池中培育,每天投餌2次,日投餌量應掌握在每尾鱖魚苗配餌料魚6~10尾,以投餌半小時后略有剩余為宜。餌料魚的規格要適口,一般為鱖魚體長的50%左右。餌料魚種類以草魚、鰱、鳙、食蚊魚等體形細長的種類較好。羅非魚隨著個體生長,背鰭的硬棘較多,適口性差,所以在培育后期不宜作為餌料魚;在土池中培育,要注意觀察池中餌料魚是否充足,若發現池中餌料魚集群少、不時有鱖魚苗在池邊巡游時要及時從其它餌料魚培育池中撈取適口餌料魚補充。
2.水質調節
每天要在投餌前加大水流沖水排污;小網箱要經常洗刷,并適時更換網目更大些的網箱,以確保箱內外水體交換通暢,水質清新,溶氧豐富。
3.控制密度,適時分養
在育苗的中、后期應控制密度,適時把大小不同的鱖魚分養培育,便于投餌,同時也可避免因餌料魚不足、相互殘殺而影響成活率。
4.加強魚病預防
在放苗前要對池塘、水泥池或網箱等育苗設施進行徹底清塘或消毒;餌料魚最好用食鹽水溶液浸洗消毒后再投喂。
五、主要魚病防治
1.水霉病。防治可用萬分之四的食鹽和萬分之四的小蘇打全池潑灑。
2.纖毛蟲病(主要是車輪蟲、斜管蟲)。防治主要用0.7克/立方米的硫酸銅溶液全池潑灑。
3.白皮病。防治可用1克/立方米的漂白粉全池潑灑或用1.5克/立方米五倍子全池潑灑。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技術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