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縣為了提升漁業養殖效益,發展綠色、無公害水產品,一改傳統的“粗放養殖”模式,走生態健康養殖之路。該縣水產技術推廣部門按照有關綠色養殖標準制訂了漁藥管理、苗種管理、精養魚池和立體養殖等操作規程,促進養殖方式的轉變。
一是建立健康養殖放養模式。按照“以魚養水、以魚保水、以魚治水”的原則,根據魚的食性和生活習性不同,合理搭配魚的投放品種及放養數量,適當增加濾食性魚類(鰱、鳙)、雜食性魚類(鯽)等種類的投放量。小型水體通過投放適量的草魚,帶動鰱鳙魚的投放,改善了水質,又促進了主養品種的生長。
二是制訂水生動物疫病防控應急預案。切實有效地控制水生動物疫病突發事件的危害,防止疫病的擴散和蔓延,維護公共衛生安全、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社會穩定。
三是強化苗種檢疫、免疫處理工作。實行養殖漁民掛牌上崗及養殖水域發證制,由縣水產站負責對全縣的養殖戶進行監管。2008年《水域灘涂養殖使用證》核發面積達到6萬畝,掛牌漁民105戶。廣大水產技術人員在魚種投放期間深入實地對投放魚種進行檢疫、免疫,做到每個生產環節嚴格檢疫。養殖池塘、網箱工具、養殖水體、放養和生產、運輸均經消毒或免疫處理,推廣使用疫苗和免疫增強劑,不用或少用抗生素。
四是加強魚病中草藥防治法的試驗、示范和推廣工作。2008年組織開展了草魚“三病”及其它細菌性魚病的中草藥預防的試驗、示范,重點選擇在養殖大戶及國有養殖水域進行,累計開展各種試驗、示范18場次。其中以空心蓮子草與大黃組合效果較為明顯,該組合對草魚細菌性腸炎病的療效明顯,大大減輕了漁藥殘留,改善了水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