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光明日報 資訊:海南海洋與水產研究所成功引進南美白對蝦良種,并完成對南美白對蝦在北方人工繁育技術的研究工作,為此農業部批準該所為“國家級南美白對蝦引種育種中心”,同時國家外國專家局將該所命名為“國家引進外國智力成果示范推廣基地”。這是記者今日從海南省海洋漁業廳獲悉的。
近二十年來,斑節對蝦一直是我國對蝦養殖業的當家品種。由于缺乏技術創新,經久不變的養殖品種出現了種質退化,從九十年代末,斑節對蝦大幅萎縮,形成效益低下的局面。根據我國養蝦業發展需要,在農業部的大力支持下,從2001年起,海南省海洋與水產研究所承擔了從美國引進南美白對蝦SPF品系的科研課題。南美白對蝦學名叫凡納對蝦,原產地在中美洲太平洋沿岸海域,具有生長速度快、產量高、環境適應性強,肉質營養價值高等特點。據海南海洋與水產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李向民介紹,以往他們養殖業養殖的全部是土生土長的蝦種,南美白對蝦是他們首次接觸的進口蝦種。從國外引進原料后,他們在水質控制、餌料營養均衡、病害檢測防治等技術上進行了大膽技術創新,對基礎群親本、仔一代親本經過不同的生長環境,不同組合交叉培育,精選出健康蝦苗,使得經嚴格檢測均無攜帶特定病原且保持原種優良品質的種蝦誕生,從而使南美白對蝦落戶。
目前南美白對蝦已在我國沿海十二個省份,內陸十個省份推廣養殖,平均年產量為一百萬噸,產值達三百億元,成為我國水產養殖業單個品種最大的產業。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