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南方日報 資訊:在一個月前臺風“黑格比”肆虐過的陽江市陽西縣沙扒鎮港口,昨日一場別開生面的風災理賠現場會引起當地眾多漁民圍觀———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局長李珠江代表廣東省漁業互保協會,將一張寫著59.39萬元的大支票送到該鎮在“黑格比”中受損的漁民保戶代表手中。
據了解,12年來最強悍的“黑格比”風災理賠,全省受災漁民保戶共獲得360萬元理賠金,但相對于全省漁業高達43.2億元的損失而言,只是杯水車薪。
11月完成所有保戶理賠
據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統計,超強臺風“黑格比”掠過后,全省1003艘漁船沉沒、3856艘損壞、傾覆,我省漁業經濟損失達43.2億元。陽江、湛江、茂名三地水產養殖業幾乎全軍覆沒,魚塘受災面積達到69.5萬畝,損失產量12.8萬噸,損毀網箱6.2萬個。其中陽江、湛江兩地損失均超過10億元。
廣東省漁業互保協會會長陳世欽指出,協會在陽江地區共賠付102.19萬元。沙扒漁港就有16艘參保漁船沉沒損壞,協會賠付了59.39萬元。
據了解,臺風過后,省漁業互保協會協助47艘擱淺漁船脫險,并對陽西、博賀、遂溪等多個漁港預支60萬元理賠補償款,整個補償工作預計在11月完成。
6.5萬漁船僅4000艘投保
陳世欽介紹,全省22萬名出海漁民,今年約有10萬名買了人身保險;全省6.5萬艘漁船,到今年僅4000艘買了財產保險,這意味著大多數漁船遭遇損失都只能由漁民自己買單。
一位叫林×輝的漁民,因漁船較大,考慮到一年七八萬的保費太高,就沒有買保險,結果此次漁船受損嚴重,僅修船就要花15萬元。
更慘的要算水產養殖戶了。王京是陽西縣程村鎮養蠔戶,“黑格比”來臨前,他多次向親戚表示:“今年的蠔又肥又美,價格又漲了,要賺不少錢!”豈料,一場暴風雨卻將眼看到手的財富沖得一干二凈。由于水產養殖存在巨大的風險,養殖這一塊一直沒有納入保險范圍,“想買保險也沒門”。
陳世欽指出,對于漁業這樣風險極大的行業來說,商業保險公司幾乎都不愿意涉足,尤其是養殖業,另一方面,保費率太高,也令不少漁民、養殖戶望而生畏。
全省政策性漁業保險即將出臺
“漁業生產至今還處于靠天吃飯的狀況,在巨災發生時,財政救濟資金相對于災害所造成的損失來講,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如今不少漁民由于加入了互保協會,能用互保補償款及時打撈沉船和維修,早日出海,通過生產自救解決了災區復產的一系列問題。”李珠江在昨日的理賠現場會上表示。
目前,浙江、福建、海南、山東等省都進行了政策性漁業保險的試點。陳世欽提出了一個可行方案:“我省可以漁業互保組織為主體,與商業保險公司共保、分保,從而將漁業風險降到最低。”
記者從有關方面了解到,我省政策性漁業保險目前也擬定了詳細的方案,納入農業政策性保險的范疇,經廣東省農辦協調報送省政府審批。知情人士表示,省財政將拿出2000萬元,作為漁業政策性保險補貼漁民和財產保險公司之用,待方案出臺就可馬上啟用。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