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張掖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科學定位,謀劃全局,著眼未來,提出了“堅持特色方向,走好三條路子,推進三大戰略,實現科學發展”的戰略部署及支撐“三大戰略”的十大工程,其中第一大工程就是張掖黑河流域濕地保護工程的建設。這些思路的提出,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符合張掖實際,符合全市人民加快發展的強烈愿望,特別是張掖黑河流域濕地保護工程的建設,突出了張掖可持續發展的特色。張掖發展的靈魂就是水,張掖發展的特色就是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這既是科學發展觀的客觀要求,也是面對張掖長遠發展的歷史選擇。
濕地的靈魂是水,要保護濕地的生態環境,離不開水。濕地產業就是要從水上面做文章,靠水發財,重新找回人與水的和諧。魚塘其實也是濕地的一種,濕地保護也和水產養殖有著重要的聯系。搞好綠色健康水產養殖對濕地保護事業有著重要的意義。利用濕地發展水產養殖,將濕地資源轉化為魚塘,既擴大濕地面積,同時發展水產養殖,可以成為生態農業的另一重要環節。 經調查和統計,張掖市目前尚有各類宜漁荒灘和濕地資源13萬畝,其中沿黑河流域兩岸就有可連片開發的濕地5萬畝。近年來,張掖市大力發展以水產養殖為核心的生態漁業,全市水產養殖面積已達2.62萬畝,其中,人工魚塘6000多畝,水產品年產量2000噸,人均占有水產品達到4公斤,年實現漁業總產值近2000萬元,漁業已成為張掖市農民脫貧致富的一項新興產業。
濕地是大地之“腎”,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好、管理好濕地資源,維護好濕地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完整性,最大限度地發揮濕地的生態功能,對于改善城鄉生態環境,促進生態良性循環,推動經濟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存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筆者認為,張掖黑河流域濕地保護工程要立足改善生態、發展經濟這一主題,著眼于打造融生態旅游、水產養殖、休閑觀光為一體,大力培育發展生態旅游產業、現代水產養殖產業、餐飲文化產業、現代水岸居住房地產業,著力打造城市建設的新支點,培植城市經濟的新亮點,形成金張掖最大的看點。
我們要充分利用張掖黑河流域濕地保護工程的實施,發展水產養殖、特色漁業、觀光休閑漁業,打造張掖精品旅游漁業產業帶,吸引城鄉居民到這些“農家樂園”、“水上公園”進行消費,提高漁業的綜合效益,增強發展的競爭能力。這不但有效保護和利用了濕地資源,而且為農民開辟了新的增收途徑。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