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南方農村報資訊:國家將部分水產品出口退稅率調高8%
10月21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出《關于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的通知》:從11月1日起,上調3486項商品的出口退稅率。其中涉及到的大宗水產品種包括凍羅非魚片(商品代碼304291000)、凍甲殼動物(商品代碼306199000)等,部分退稅率由之前的5%提高到13%,與征稅率持平。
據了解,這是自2004年以來中國調整出口退稅政策涉及稅則號最多、力度最大的一次。對這從天而降的“大禮包”,水產品加工企業資深人士表示:出口退稅率調高,可以減少進口國需求減弱、人民幣升值對企業利潤的影響,提高出口積極性;然而,也不排除會加劇企業間惡性競爭,將到手的“香餑餑”拱手讓給外商的情況出現。
喜:產業鏈或將受惠
“這是件好事。”在接受南方農村報記者采訪時,廣東省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會長鄧家焯說。他指出,出口退稅率提高,出口加工企業將是第一個受益者,并且有可能是最大的受益者;企業的利潤增加,在采購加工原料時,對價格可能有所放松,將其中一部分利益讓給養殖戶,“這對整個產業鏈都是有好處的。”
汕頭市水產行業協會會長陳耀廣告訴記者,出口加工企業對調高出口退稅率的政策是擁護的,這一政策的出臺,必將鼓舞、堅定了加工企業的經營信心。他認為,從去年以來,受國際市場需求減弱、人民幣升值和勞動力成本上漲等因素影響,加工企業利潤減少,他們希望通過退稅得到彌補。
“出口退稅率提高對出口加工商和養殖戶來說都是一件好事。”惠州平海三姐妹對蝦養殖場老板馮庭玉認為,調稅后出口商利潤空間增加,將會有一定利潤空間讓給養殖戶。馮老板表示,現在蝦病很多,越來越難養,然而蝦價卻不太理想,蝦農日子不好過,退稅率提高可能會彌補他們的一部分付出。
然而,也有業內人士表示,該政策的實施能夠提高企業出口積極性,但這又與各地區、部門的操作落實情況、重視程度有關。如果相關部門對出口退稅依然保留一貫的拖、卡作風,令企業反感,會挫傷他們的出口積極性。“政府一方面要調高出口退稅率,另一方面要加快退稅速度。”該人士認為,退稅速度加快,企業能夠增加現金流量,減小融資難度;否則會導致利息增加、負債加重。他預計今年的退稅速度會較往年快。
憂:惡性競爭或將出現
出口退稅率提高,加工企業利潤增多,這會不會成為其作為壓低報價、搶訂單的籌碼?加劇企業間惡性競爭呢?
“企業間的競爭向來就有,不會因為出口退稅率提高而加劇。”陳耀廣認為,由于每個加工企業都有自己固定的客商和銷售區域,各自做各自的生意,不會造成惡性競爭。目前國外經濟放慢,個人收入降低,消費者信心下降,外商壓價也不會有賺頭,“他們是不會干沒有錢賺的事情”。
據了解,經濟大環境不好,國外市場萎縮,在訂單上也有反映。以蝦為例,原來訂規格為25條/斤對蝦的部分外商,現在都改訂價格較為便宜的31-40條/斤規格的,已經由高檔次消費轉向中低檔次消費。對此,陳耀廣表示,盡管消費者信心下降,但畢竟外國人還是要吃蝦,總會有一定消費量。
然而,鄧家焯認為,該政策的實施有可能會激化企業間的競爭,極有可能出現壓低價格、搶訂單的現象。他呼呼:企業要提高認識,要有行業紀律來規范企業行為,要讓利益返還給整個產業鏈,返還給產業上游。他指出,個別企業行業紀律性差,將退稅所得當成壓低報價的籌碼,將產品以成本價售出,對整個行業沒有好處,“這是非常可悲的。”鄧家焯強調。
某加工企業劉老板(化名)對此也表示擔憂,“這樣做的最終結果很有可能是全部的利益都轉讓給了外商。”他表示,現在加工企業的利潤主要由退稅和下腳料構成。外商已經知道我國出口退稅率提高,在簽訂新訂單時,一定會對加工企業進行壓價,企業為了保證自己的利潤,必然不會讓利給養殖戶。
劉老板透露,由于行業惡性競爭現象很普遍,該政策的出臺,極有可能出現加工企業報低價搶訂單的現象,從而加劇彼此間的惡性競爭。他同時建議,如果政府要使整個產業鏈健康發展,出臺的優惠政策不應該給加工企業,而應該給養殖龍頭企業、合作社或養殖戶,“甚至可以考慮直接貸款給農戶,扶持他們進行科學養殖,從根本保證產業的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