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金陵晚報資訊: 南京的大勝關,除了是最大的水源地之外,還是一些長江特有魚類的棲息地。記者從省海洋與漁業局了解到,為了讓這些魚類在這里繁衍生息,南京大勝關有望申報國家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
在環保部門的配合下,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自2001年以來,就對長江江蘇段魚類進行定期調查,全段共設立了7個監測點,守株待“魚”。
歷時5年的監測,專家整理過去長江江蘇段魚類出現的歷年資料,長江江蘇段共有歷史記錄的魚類161種,分別隸屬于19目42科,其中鯉科魚類種類最多,占長江江蘇段魚類總數的37.65%。但是,調查過程中,一共只采集到長江魚類108種,還有53種魚至今還不知道是否存活于長江江蘇段。
雖然江蘇全江段的優勢魚種還有不少,但這些優勢品種魚的平均體重卻只有0.974至292.431克,魚類小型化、低齡化的態勢讓人不可思議。其中,在南京大勝關的江水里,生活著長吻鮠、銅魚、江黃顙、長鱯這四種江魚。因此,這里總面積7421.03公頃的水域,被作為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進行保護。
據介紹,南京大勝關種質資源保護區涉及江段總長40公里,其中核心區為秦淮新河口至建鄴區江心洲尾北岸的長江大勝關水道,面積為403.43公頃。
這4種魚聽上去都很陌生,但專家向記者介紹,長吻鮠是生長速度最快的一種江魚,是同類魚中體形最大的一種,最大個體可達15公斤,常見者多為2-4公斤。被譽為淡水食用魚中的上品。此魚最美之處在帶軟邊的腹部,而且其鰾特別肥厚,干制后為名貴的魚肚。早在明初就作為珍品獻給明太祖朱元璋,從此一直被列為貢品。但是,長江中長吻鮠資源近年日趨下降,產量銳減。
和所有名貴品種一樣,鮠魚的背鰭刺和胸鰭刺有毒腺,為淡水刺毒魚中毒性較強者。為了保護和開發這一名貴魚類,一方面它的人工繁殖一直在展開,另一方面南京大勝關又是它的一個棲息地,這里一直沒有航線干擾。
從生物多樣性的角度來說,一旦生物群體結構低齡化、小型化現象嚴重后,將給生物資源再生和恢復帶來困難,魚類種群同樣如此。但這又是目前長江魚類共有的一個特性。所以,上升為國家種質資源保護區之后,這將是保護魚種需要突破解決的問題。
據介紹,正在申報的整個大勝關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位于江寧區、雨花臺區、浦口區、建鄴區、下關區的長江江段內,其北岸是駐馬河、騷狗山、嘖河、七壩、西江口、九袱洲、棉花碼頭。南岸是:立山、仙人磯、下三山、新溝、大勝關、秦淮新河、三汊河。其中,保護區內還有“實驗區”,是江寧區新濟洲頭至潛洲尾的長江江段。這里今后將作為保護魚類科學實驗的工作區。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