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觀賞魚種“清道夫”在內地作亂,威脅河川生態平衡,這種魚種在新疆的觀賞魚市場也有銷售。對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魚政總站稱,這種觀賞魚已被國家列為威脅物種且禁止銷售,請市民千萬不要飼養。
據了解,“清道夫”原產于南美亞馬遜流域,這種魚以其他魚類的糞便和藻類為食,因此得名“清道夫”。
前些年,“清道夫”被當作水中“清潔工”引入我國的觀賞魚市場。由于它的生殖能力極強,并且在我國沒有天敵,近段時間有報道稱:一些遺棄到珠江流域的“清道夫”大量繁殖,并以吞噬其他魚類的魚卵為食,因此造成了生態危機。
10月10日上午,記者來到烏魯木齊市華凌市場的觀賞魚市場。記者發現,這里的許多經營戶都在銷售“清道夫”。
在一家觀賞魚攤位前記者看到,許多粉紅色、黑色的“清道夫”吸附在魚缸上。它們的腹部扁平,似乎有吸盤。隨著它們魚鰓的不停轉動,魚缸內的垢物立即不見了蹤影。
“這種魚有什么習性?怎么賣的?”記者詢問老板。“一對8元錢。它很好養,你不用給它喂食,它就吃其他魚的糞便或藻類。”老板說。“不是說這種魚會影響生態平衡嗎?”記者反問道。“這種魚賣了20年了,也沒出過什么事,它怎么影響生態平衡了?”老板對此嗤之以鼻。
記者隨后采訪了自治區魚政總站魚政處。該處負責人介紹說,新疆的生態環境比較特殊,一方面,湖泊與湖泊之間相對獨立,不易出現生物入侵連鎖反應;另一方面,新疆的冬季異常寒冷,各大湖泊河流的水溫較低。基于以上原因,像“清道夫”這樣的熱帶魚類就難以過冬,不容易造成嚴重的生態問題。
但他表示,近幾年來,國家已經越來越重視對生物入侵的防范。由于“清道夫”在珠江流域造成了嚴重的生態問題,制造了水底荒漠。因此今年6月,它被國家列為威脅物種,沒有魚政部門的特許是禁止銷售和飼養的。烏市市民如發現有人飼養,請及時向魚政部門反映。
南方漁網編輯:寒星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