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銀鱸屬鱸形目,鱸形科,又名澳洲銀鱸,原產于澳大利亞墨累河流域,是澳洲東部有名的淡水經濟魚類。魚體稍呈紡錘形而側扁,體背寬,頭部相對較小,尾柄細長,身被細鱗,體色呈現銀灰色,對環境適應能力較強,為廣溫、廣鹽性魚類。較耐低氧,生存水溫2℃~37℃,最佳生長水溫23℃~28℃,適宜pH值 6.7~8.5,可在淡水池塘、湖泊、水庫、河流及鹽度20‰以內的咸水中生活。人工養殖放體重10克左右的魚種,經10個月~12個月飼養一般尾重可達 500克。該魚近幾年被我國引進養殖,具有生長速度快、不互相殘殺、適應性廣、抗病力強、食性雜、肉質好、無肌間刺、肌肉具彈性、略有香味、肥而不膩、營養豐富等特點。適宜高密度集約化養殖,尤其在垂釣漁業中很受歡迎,是市場前景非常可觀的優良品種。
1. 池塘要求
池塘不宜過大面積以667平方米~3000平方米、水深1.5米~2米為好,須池底平坦,淤泥厚10厘米~15厘米,水源充足,水質良好,進水、排水方便,配備增氧機。放養前15天排干池水,清除過多的淤泥和雜草,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100公斤全池潑灑消毒。消毒7天后用60目篩絹網過濾注水深1 米左右,每667平方米施發酵后的糞肥150公斤、復合肥5公斤,以培育天然鉺料生物。
2. 魚種施養
淡水銀鱸體長達5厘米以上便可放入成魚池養殖,魚種要求體質健壯、無傷無病、規格整齊。一般每667平方米水面放體長5厘米的淡水銀鱸魚種1340尾~2000尾,并搭配鰱鳙魚種80尾左右。放養時用1000公斤水加10克~20克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洗魚體消毒殺菌5分鐘左右。
3. 飼料投喂
淡水銀鱸為雜食性魚類,主要以甲殼類、軟體動物、水生昆蟲和藻類為食,人工養殖經馴化可攝食配合飼料。馴化過程一般應在魚體長2厘米左右時完成。其馴化方法是:先用水蚯蚓和鰻魚粉料混合投喂,體重10克~100克的魚種階段粗蛋的含量為32%,體重100克以上的成魚階段粗蛋白含量為30%,可選用粗蛋白質含量相近的鱸魚或其它膨化顆粒飼料。投飼要堅持“四定”原則,每天投喂二三次。日投喂量:尾重100克以內為池魚總體重的6%~8%,尾重100克~300克為2%~3%,尾重300克以上為1%~2%,具體根據天氣、水溫、水質及魚攝食情況等合理調整,一般每次投喂量以魚吃飽為準。
4. 日常管理
魚種下塘后每隔10天左右加注1次新水,每次注水深10厘米~15厘米,進入高溫季節池水加深到最高水位,并每周換水一二次,每次換池水20厘米~30 厘米深。每隔20天每立方米水體用生石灰20克化水全池潑灑1次,保持清新水質。堅持早晚巡塘,觀察魚攝食、活動、生長及天氣、水質變化等情況,發現魚浮頭應及時開增氧機增氧。每立方米水體用定期土霉素2克對水全池潑灑,并每公斤飼料中添加土霉素5克,連喂5天,以預防魚病。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技術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