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是水產大省,鰻鱺是福建的主要水產養(yǎng)殖對象,是福建省的四大出口支柱之一,自一九九四年以來,歐洲鰻_刀:始引進我國,由于異地飼養(yǎng)及養(yǎng)殖池老化等原因,歐洲鰻疫病發(fā)病率逐年上升,歐洲鰻的疫病以敗血癥感染率最高,危害最大,據我們近幾年的統計,九八年歐洲鰻敗血癥的感染率在50%左右,死亡率在5—1O%。九九年歐洲鰻敗血癥的感染率在80%,死亡率在8一l5%,2000年4月至8月敗血癥的感染率達90%,死亡率在5—30%之間,僅福州長樂地區(qū)今年因敗血癥而損失的歐鰻總尾數就達350萬。由于對此疫病的流行病學不了解,養(yǎng)殖戶對敗血癥束手無策,每年歐鰻都要感染本病·,損失一年比一年嚴重。近幾年,我們在敗血癥的主要疫區(qū)就歐洲鰻敗血癥的病原、流行規(guī)律進行了系統的調查,并對防治技術進行了系統的探索,現總結如下:
l、流行情況
本病多發(fā)于4—9月,高密度(超過6kg/m2)、長期養(yǎng)殖(選別間隔超過50天)、水質惡化(N02"≥0.4ppm)、寄生蟲大量寄生(指環(huán)蟲、車輪蟲、小瓜蟲)的鰻池易感。發(fā)病時,大規(guī)格、攝食狀態(tài)良好的鰻先發(fā)病,在一個月內疫病傳遍全場。后期發(fā)病鰻死亡量常常超過先期發(fā)病鰻,且病情更難控制。發(fā)病頭一周,每口池鰻魚日死亡在千分之一之內,逐日上升,發(fā)病第二周進入高峰期,每口,池鰻魚死亡量千分之五到百分之一不等,從第三周開始,死亡量逐日減少,進入康復期。調查結果顯示,一個養(yǎng)殖場整個發(fā)病過程要持續(xù)1至2個月,死亡率平均在l0%左右。
2、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
歐洲鰻敗血癥初發(fā)病時,病鰻食欲無明顯變化,投飼時偶見胸鰭充血鰻,隨著病情發(fā)展,胸鰭充血鰻逐漸增多,‘鰓蓋充血水腫,個別鰻魚出現輕度脫粘,進入高峰期后,腹部皮膚,臀鰭充血鰻顯著增多,體色由深灰色變?yōu)闇\灰色,出現大量死亡。
剖檢重癥鰻,鰓呈暗紅色,腹腔內充滿血性腹水,肝臟失血蒼白,‘質地硬而脆,胃腸道擴增,腸壁菲薄,內有血清樣內容物。
鏡檢重癥鰻鰓部,可見鰓絲嚴重充血,有血竇,鰓上皮細胞增生、缺損甚至鰓小絲結構崩解,部分鰓絲可見水霉等附著物。
3、病原檢查
3.1寄生
大部分病鰻均存在大量寄生蟲,以指環(huán)蟲、車輪蟲、小瓜蟲為主,指環(huán)蟲感染的病鰻鰓絲缺損嚴重,車輪蟲、小瓜蟲感染的病鰻常伴隨脫粘癥狀。
3.2細菌
取重癥鰻的鰓、肝、腸、腎等部位進行細菌分離,經營養(yǎng)瓊脂、糊精一品紅等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鰓部可分離到大量的細菌,而肝、腎、血性腹水內未檢出絀菌未檢出寄生蟲的病鰻,腸道內往往有大量細菌檢出。生化鑒定和血清學試驗證實,嗜水氣單胞菌、溫和氣單胞菌、豚鼠氣單胞菌、海魚弧菌是歐洲鰻敗血癥主要病原,其中以嗜水氣胞菌和溫和氣單胞菌為主。
3.3、病毒
病鰻顱腔內注射3%戊二醛O.1ml,依次取出肝、脾、腎、腦、在3%戊二醛液中切成1mm3,用3%戊二醛作前固定,1%鋨酸作后固定,酒精系列脫水,Epon812包埋,超薄切片,醋酸鈾、檸檬酸染色,透射電鏡觀察,未見可疑病毒粒子。
將病鰻的肝、脾、腎、腦勻漿,經10000r/min離心,上清接種于EPC、ECO、CIK、GCF等魚類種源細胞,經五次傳代,細胞未見明顯病變,培養(yǎng)物經凍融,1,000r/min離心1Omin,取上清作負染觀察,未見可疑病毒粒子。
4、討論
4.1從本病的流行過程來看,養(yǎng)殖環(huán)境的惡化是發(fā)病的重要因素,魚是水生低等動物,易受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高密度長期養(yǎng)殖,易導致水質惡化,這些環(huán)境脅迫因子使鰻魚產生應激,對其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并促使水體內病原細菌大量繁殖。
4.2寄生蟲感染在敗血癥發(fā)病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指環(huán)蟲、小瓜蟲、車輪蟲感染造成鰓部和粘膜系統機械損傷,同時,寄生蟲在魚體內寄生,吞噬紅細胞及其他營養(yǎng)物質,降低了鰻魚的免疫力,為細菌的侵染創(chuàng)造了條件。
4.3接種細胞未出現明顯病變,培養(yǎng)物上清作負染及組織超薄切片電鏡觀察均未見病毒粒子,可知歐洲鰻敗血癥與病毒無關。
4.4重癥鰻的臟器可見明顯病變,但從肘:、腎、血性腹水內未分離到細菌,因此造成重癥鰻臟器病變的原因極可能是細菌產生的毒素,毒素進入循環(huán)系統,使紅細胞破裂,血管擴張,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清滲出,腹腔中出現腹水。隨病情惡化,血管壁損傷破裂,紅細胞透出,使各臟器浸潤了大量血細胞,呈敗血癥病變。4.5本病的傳染率高,發(fā)病后迅速傳遍全場,而且后期發(fā)病鰻病情往往更嚴重、更難控制。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致病菌經病魚體內多次傳代,傳染力、毒力和耐藥力均大大提高有關。
5、防治措施
縱觀敗血癥的發(fā)病過程,應根據敗血癥發(fā)病的不同階段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5.1潛伏期
敗血癥致病菌的產生,并不是在已經表現出明顯癥狀,或者在發(fā)病前幾天才開始,它有較長的潛伏期。水產動物一般都攜帶有嗜水氣單胞菌、溫和氣單胞菌、豚鼠氣單胞菌,在不形成優(yōu)勢菌群或鰻魚抵抗力高時,這些菌不成為致病菌,但當水質條件惡化,或鰻魚抵抗力降低時,具有致病力,引發(fā)敗血癥,因此在日常的養(yǎng)殖過程中,我們要注意以下幾點:
5.1.1做好日常的管理工作,減少養(yǎng)殖密度、縮短選別周期,做好水質的調節(jié),使歐鰻始終處于最佳的生長環(huán)境中。
5.1.2注重寄生蟲的防范,常鏡檢,一經發(fā)現車輪蟲、小瓜蟲、指環(huán)蟲及時用安全有效的藥物進行處理。用藥l一2天后,除了使用消炎藥物處理,防止繼發(fā)感染外,還應配合使用維生素C、阿托品、甘草、綠豆等藥物促進鰻魚抵抗力的恢復。
5.1.3控制投餌率,尤其在夏季投率不可過高。
5.2感染期
在這階段,歐鰻開始出現胸鰭充血等癥狀,此時細菌已在體內大量繁殖,具有致病力,這個階段可采取以下措施:
5.2.1胸鰭充血、粘液脫落鰻出現時,首先應對病鰻進行寄生蟲檢查,發(fā)現車輪蟲、小瓜蟲等寄生蟲及早處理,可選用的藥物有福爾馬林、高錳酸鉀、敵百蟲等。在很多地區(qū)指環(huán)蟲已經產生了強耐藥性,藥物效力甚微,在這種情況下,特別應注意科學運用殺蟲藥,以免對鰻魚產生應激,降低鰻魚的免疫力,加速疫病的流行,而應以控制為主.
5.2在發(fā)病早期,最好將病鰻送至專門的水產研究機構檢驗,進行細菌分離,藥敏實驗,篩選出較有效的藥物。及時處理。紅霉素、恩諾沙星、環(huán)丙沙星、氟哌酸、慶大霉素、金霉素等對該病有一定效果。5.2.3‘采用氯制劑、碘制劑適宜濃度定時水體消毒,及時殺滅病鰻排出的病原細菌。
5.3高峰期
進入高峰期,鰻魚出現大量死亡,敗血癥狀明顯,此時造成死亡的主因是致病菌分泌的毒素,在這階段,單純使用抗菌藥,雖可殺滅部分致病菌,但致病菌分泌的毒素依然存在,若使用了沒有針對性的藥物,非但不能起治療的作用,反而極易加重病情,因此在這階段除了使用少量對癥的抗菌藥外,下面幾點措施也很重要:
5.3.1調節(jié)水質,可選用的藥物有:凈水寶、海中寶,亞甲基藍、生石灰等。
5.3.2增強鰻魚自身的免疫力,可選用的藥物有:維生素C、鰻旺、葡萄糖等。
5.3.3使用對毒素有緩解作用的藥物,可選用的藥物有:維生素C、甘草、綠豆等。
5.3.4多使用清熱解毒的中藥,如金銀花、板蘭根、地錦草、魚腥草等。
5.3.5重癥鰻因呼吸功能較弱,鰓部常附集水霉等外來物,可采用小蘇打和鹽、亞甲基藍、氯碘制劑進行消毒。
5.4康復期
進入康復期后,鰻魚的死亡數量丌始緩慢下降,這個過程要持續(xù)10天到1個月,這個階段,鰻魚的狀態(tài)開始恢復,攝食明顯好轉。在這個階段,要注意以下幾點:
5.4.1控制投餌率,不要因為攝食良好而盲目加量
5.4.2適當使用溫和的抗菌消炎藥進行處理,防止其他菌的繼發(fā)感染。.
歐洲鰻康復后,在以后的養(yǎng)殖階段敗血癥復發(fā)的機率不大,即使發(fā)生了細菌感染,表現出胸鰭充血等癥狀,只要處理得當,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控制下來,這因為,歐洲鰻在感染了敗血癥后,.康復后體內產生了免疫保護作用和記憶細胞,免疫記憶細胞對抗原十分敏感,如果同樣的抗原第二次侵入,這些記憶細胞很快被激活,促使機體產生二次免疫,二次免疫反應比初次免疫反應快,也比初次免疫更強。
發(fā)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病害防治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