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防城港日報資訊: 廣西省防城港市港口區立足大海,建區以來該區領導班子歷來重視發展海洋經濟,千方百計做好“海”字文章,大膽向大海要效益,著力建設具有現代化水平的海洋產業帶,使海洋經濟成為港口區的一個經濟支柱產業。自1993年該區海洋產業總產值突破100萬元大關以來,至2008年10月底,全區海洋產業總產值預計可達10億元,對比1993年增長約1000倍,海洋經濟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日益凸顯。
海洋漁業產業結構日趨合理。目前,該區海水養殖面積達到8萬多畝,形成了以牡蠣、對蝦、文蛤、海水名貴魚類四大優勢品種為主的海水養殖產業帶。漁業二、三產業得到了進一步的調整和優化,現已形成一個以魚露、冷凍加工為主要依托的多樣化加工體系。
無公害水產養殖得到推廣。目前,該區共有實施無公害牡蠣養殖示范區3個,養殖面積11900畝;對蝦無公害養殖示范區1個,養殖面積3600畝。全區已有約25000多畝牡蠣和18700畝對蝦養殖按無公害標準化操作模式進行養殖生產,養殖戶達860多戶。有14個水產養殖場通過了養殖業無公害產地認定。
外引內聯經濟突出。近年來,該區漁業招商引資約達2.2億元,興建了企沙水產市場、魚露生產線、東南海魚粉廠、天堂坡高科技對蝦養殖基地、宏興鮑魚場、板寮南美白對蝦良種繁育基地、光坡萬畝大蠔養殖基地等,對該區漁業、旅游業和其它相關產業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水產品加工流通業漸成規模。該區以廣西第二大漁港企沙漁港為依托,建設以海產品加工業為主的加工工業區。企沙漁港作為防城港最大的漁貨集散地,海產品年產銷量達8萬噸,年產值約3億元,每年經由越南進口的魚貨及農產品總值近億元。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捕撈、海需品供應、加工、運輸、銷售等專業化分工協作的加工工業體系。
漁業生產實力不斷增強。目前為止,該區漁業勞動力約19500人,占全區農業人口的33%,其中從事水產養殖業約9700人,從事海洋捕撈約5000人,從事漁業加工、流通等行業約4800人,水產加工企業38家,年水產品加工總量20萬噸,年制冰總量18.96萬噸,漁業生產總體實力顯著增強。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