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鯽健康養殖技術(二)
發布時間:2008/11/6 10:22:26 來源: 編輯:黃倩
我來說兩句(0)

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從夏花至秋片(魚種)階段,日投餌2次~3次,應安排在每天的上午8∶30~10∶00,下午1∶00~2∶30,5∶30~7∶00,或上午的9∶00~10∶30,下午3∶30~5:00,投喂時間應控制在40分鐘~60分鐘內。從魚種飼養至商品魚階段,日投餌兩次,安排在每天上午9∶00~10∶30,下午3∶30~5∶00,采用放慢投喂的方法,把每次投喂時間延長到60分鐘~90分鐘為宜,具體投餌量視養殖池水溫高低而定。總的原則是:當水溫為3℃時,日投餌量為池魚總重0.2%~0.25%;當水溫為6℃~12℃時,日投餌量為池魚總重的0.4%~0.65%;當水溫為13℃~16℃時,日投餌量為池魚總重的0.7%~1.2%;當水溫為17℃~20℃時,日投餌量為池魚總重的1.3%~2.8%;當水溫為21℃~30℃時,日投餌量為池魚總重的3%~4%。投喂的飼料應根據GB18406.4-2001《農產品安全質量無公害水產品的安全要求》和NY5072-2002《無公害食品漁用配合飼料安全限量》,NY5071-2002《無公害食品漁用藥物使用準則》的規定,保證投喂的飼料安全可靠和生產的黃金鯽商品魚食用安全。
(3)病害防治
黃金鯽的抗病能力極強,近幾年推廣到各地飼養的黃金鯽因其不易發病而得到了養殖戶青睞,但是不等于在任何環境內、任何生長階段的任何情況下,都絕對不發生任何疾病。因此,在飼養過程中應嚴格按照無公害水產品的技術要求,選用低毒、高效、無殘留的綠色環保藥品進行病害防治,以防為主,發現異常情況提早診斷,對癥用藥,以保持池魚健康生長。
(4)日常管理
堅持每天至少2次按時巡塘,觀察池魚的健康狀況活動有無異常,養殖池水體是否缺氧,有無浮頭前兆或現象,水質有無異常變化,池水水位高低,有無跑漏現象等,在投餌時還應注意觀察攝食魚群的吃食行為及活動情況是否異常。一旦發現異常就應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迅速給予解決。在養殖過程中,還要保持池塘的環境衛生和水體衛生,及時打掉池埂、岸邊及池中的雜草,除掉環境與池中污物,及時地加注或更換新水,注意環境安靜,特別是在投餌喂魚時要盡量避免外來的干擾等,定期測定養殖池的溶解氧、pH、氨氮等化學指標,使溶解氧保持在每升4.5毫克~6.5毫克,pH保持在7.0~9.0,氨氮保持在每升0毫克~0.1毫克的魚體生長的最適范圍內,加強陰天下雨高溫季節的夜間管理,及時開動增氧機防止浮頭。
4.效益分析
(1)從夏花當年養成商品魚的效益分析。在池塘精養條件下,每667平方米有效水面放養2厘米~3厘米的夏花魚種5600尾,飼養至越冬前出池,獲尾均重400克的商品魚2100千克~2200千克,千克銷售價以每千克9元計算,每667平方米產值1.9萬元;費用支出:池塘費600元,魚種費168元,飼料費7224元,水電費1000元,人工費800元,其它600元,每667平方米獲純利潤8958元,投入與產出比為1∶1.86。
(2)從春片魚種養成商品魚的效益分析。在池塘精養條件下,每667平方米有效水面放養50克左右的魚種3000尾,飼養至越冬前出池,獲尾均重800克以上的商品魚2100千克~2200千克,千克銷售價以每千克9元計算,每667平方米產值1.9萬元;費用支出:池塘費600元,魚種費1500元,飼料費7224元,水電費1000元,人工費800元,其它500元,每667平方米獲純利潤7726元,投入與產出比為1∶1.66。(完)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