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都市報社資訊:
![]() |
工作人員一倒,魚苗紛紛游向大海 |
昨日上午,作為廈門國際海洋周活動之一,12萬多尾文昌魚和4000多尾大規格黃鰭鯛被放流東海域。
昨日上午9時,在東海域五緣灣岸邊,工作人員先放流4000尾黃鰭鯛苗種,個體平均都在8厘米以上,確保放入大海后有較高的成活率。隨后,在黃厝文昌魚保護區,工作人員又放流了12萬多尾文昌魚苗。它們身長才1厘米多,小得連身影都很難找到。怕從岸上直接倒進水里,把它們弄傷了,工作人員赤著腳站在海水里,然后把魚苗輕輕從水桶里倒出來。它們噼里啪啦躍進水里,尾巴左右一擺,就往深水里游去。不過,也有的小魚似乎還沒有適應過來,竟然往靠岸的石階游,工作人員不得不用手撥著水,把它們往海里趕。
廈門文昌魚屬國家二級水生野生保護動物,被認為是脊椎動物的祖先,享有5億年前的活化石的稱號。
廈門市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盧小寧告訴記者,根據食物鏈的考慮進行增殖放流,對于海域環境會起到資源恢復的作用。廈門已累計投放對蝦苗近10億尾,各種魚苗240多萬尾。民間環保志愿者也熱衷于此,放流規模不亞于政府。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