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半島都市報11月11日訊(記者 鮑福玉)市民餐桌上常吃的海蠣子,很快就會有一張屬于自己的“基因身份證”。記者11日從中科院海洋所了解到,國際上第一個水產養殖基因組計劃———牡蠣基因組測序項目(OGP)正式啟動,科學家們將于今年12月完成牡蠣基因組測序,到明年上半年將完成牡蠣基因組精細圖譜繪制。
據介紹,研究牡蠣基因組將給整個海水養殖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而且牡蠣對內灣和近海水域藻華的調控有重要作用。
牡蠣全基因組測序和組學研究成功后,將給市民帶來什么好處呢?科研人員告訴記者,通過對海蠣子的研究,可以讓科研人員從“室內向室外”觀察牡蠣的各種生物學性狀及與環境的互作。掌握海蠣子這些特點對于提升海蠣子和其他貝類的品質都會有很大作用。“可以說,到時候,市民將吃到更加美味可口的海蠣子和其他貝類海產品了!”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