禿海膽病
[病原] (1)鰻弧菌 (2)殺鮭氣單胞菌
[癥狀] 棘基部表皮層變綠或變為紫黑色,棘及其他附屬物脫落,變綠或變紫黑色的表皮組織及下層真皮組織壞死,表皮層及淺層真皮組織脫落,形成圓形至橢圓形的損傷區域。表皮組織如果部分損傷,生病個體有可能恢復健康,表皮組織和其他附屬物可以再生長出來,如果損傷部位較大或較深,出現穿孔,海膽將死亡。
[流行情況] 禿海膽病是傳染性疾病,可在多種正形海膽上發生。此病一般在夏季淺水區發病率高。
[診斷] 取病灶組織進行顯微鏡檢和細菌培養,發現大量致病菌即可確診。
(二) 海膽變形蟲病
[病原] 侵入擬變形蟲
[癥狀] 海膽管足、棘、口失去功能。體腔細胞出現組織浸潤,數量顯著減少,組織出現凝塊。海膽在感染初期,表現為停止攝食,不動。病情進一步發展,出現棘脫落,表皮組織壞死。患病海膽在高溫期,1周內就能死亡。
[流行情況] 此病只發生在北方球海膽上。水溫在16一18℃時發病率最高,侵人擬變形蟲在水溫2—5℃時為負生長,在水溫10一12℃時為緩慢生長,在水溫15—20℃時為指數生長。
[診斷] 取病灶組織進行顯微鏡檢,發現大量病原體即可確診。
(三) 蝦夷馬糞海膽“黑嘴病”
[病原] 堅強芽菌
[癥狀] 病海膽圍口膜變黑,病情惡化時不能攝食、附著,而且棘刺逐漸脫落后死亡。該病初期無任何異常,但仔細觀察可發現海膽攝食能力逐漸減弱。該菌是由受傷的管足處侵入體內,病狀首先出現為圍口膜變黑,經組織病理切片觀察,圍口膜上無明顯之病灶。該菌可能破壞了口器中的肌肉組織,使海膽不能攝食.最終導致大批死亡。
[診斷] 取病灶組織進行顯微鏡檢和細菌培養,發現大量致病菌即可確診。
(四) 中間球海膽“紅斑病”
[病原] 弧菌
[癥狀] 發病初期海膽殼上出現紫紅色斑點,而后斑點相互愈合,形成潰爛,經海水沖擊。海膽內性腺等物質溢出,造成海膽大規模死亡。
[流行情況] 當水溫升至2O℃ 以上即開始發病,2O℃ 以下僅見到海膽有發病癥狀,但不能引起海膽死亡。
[診斷] 根據癥狀觀察結合微生物學檢測即可確診。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病害防治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