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臨沂資訊網資訊: 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楊集鎮十三甲村計生協會會長丁效強,在鎮、村計生協會、鎮農村信用聯社的扶持下,打破單一水產養殖模式,把水產養殖與豬、雞等畜禽飼養有機結合起來,科學合理利用資源,優勢互補,走出一條“鏈條式”生態養殖之路,實現了魚歡、豬肥、雞多的良性循環,增加了經濟效益,改善了環境。據測算,“鏈條式”養殖法生產經營成本較單純水產養殖可降低60%,而產生的經濟效益可高出單純水產養殖的2—3倍。目前,丁效強的“鏈條式”生態養殖法已在郯城縣推廣。
10年前,頭腦活絡、富有開拓精神的楊集鎮十三甲村計生協會會長丁效強承包了30畝魚塘。為盡快掌握科技養魚知識,他多次到省內外漁技部門及科技 專業戶養魚場內,了解漁業市場行情,請教、學習科技養魚、生態養殖知識,并專門訂閱了有關科技養魚、生態養殖方面的報刊、雜志,邊學習邊實踐。
2000年初,他受一篇關于立體、生態養殖效益高報道的啟發,在上級漁技部門及鎮、村計生協會的指導下,在科學合理投放魚苗的同時,利用塘埂建起了簡易豬舍、雞棚,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走魚、豬、雞“鏈條式”生態飼養之路。他利用豬屎糞養蟲喂雞,豬、雞糞便發酵后沖入塘中,大量繁殖雞虱球藻類生物,為魚類生長提供充足的食物。這種“鏈條式”生態養殖法不僅省工、省時,而且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利用,減少了環境污染,節約了餌料,縮短了畜禽飼養周期,并且飼養的畜禽“綠色”、“環保”,倍受客戶的青睞,飼養效益十分可觀。
目前,丁效強的魚塘面積已發展到120畝,投放的魚苗已從開始的3種擴大到20余種,養魚效益由開始的3萬來元增加到現在的40多萬元,漁場內建有豬欄25間,存欄母豬5頭,商品豬96頭,籽豬125只,自去年以來先后出欄商品豬40多頭、籽豬80只,收入4.1萬元,出售優良草雞5000只,收入1多萬元,丁效強因此成為當地聞名的科技致富能人。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