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滿神秘的新疆喀納斯自然保護區,湖怪的傳說不時擾動著當地居民和游客的神經,湖怪究竟是什么,讓人們既有些恐懼又充滿好奇。長期從事自然科學和野生動物保護研究的學者袁國映生十次深入喀納斯地區考察,試圖揭開喀納斯湖怪的秘密。他在這些考察中究竟觀察到了什么現象?喀納斯湖怪究竟是什么呢?
亞心網iyaxin.com訊(本網記者 張姝)12月2日下午4時,袁國映來到亞心網,向網友們揭開了新疆自然科學和各類野生動物的神秘面紗。
初聽喀納斯有湖怪能吞牛表懷疑
神秘莫測的喀納斯“湖怪”自上個世紀80年代轟動全球后,像一塊巨大的磁鐵深深地吸引了喜愛探秘的游客,同時也吸引了袁國映。
在他第一次去喀納斯進行綜合考察的時候,偶然間聽到當地老鄉說,湖里有只能夠吞牛吐馬巨大湖怪,但是在喀納斯考察的兩個月中,袁國映所在的考察隊有幾個不怕冷的隊員,曾經在喀納斯湖里游過兩三次泳,在這期間他們也沒有看到任何奇怪的動物。
當時的袁國映認為喀納斯湖怪是當地人茶余飯后消遣時間的話題,對于湖怪的真實性表示懷疑。由此袁國映便展開了喀納斯湖怪的探究工作。
神秘的喀納斯湖
喀納斯湖里的大片紅點 可能是哲羅鮭
事隔不久,1985年袁國映在阿爾泰山生態科學考察時,在和新疆大學某考察隊隊員聊天時得知他們在湖里發現了大魚。帶著半信半疑的態度第二日一早,袁國映在駱駝山看到湖里出現一片片紅色的點子。這些紅點到底是什么?隊員說是大魚時,袁國映立刻拿過望遠鏡去看,發現每一個紅色的點子都是一個個的大魚頭,很清楚就是一群大魚,開始的時候大概七八條,大概在12點的時候達到了五六十條,有大有小,而且那些魚基本上都是單獨活動的。
由于當時距離很遠,有些人說,大魚有兩個公共汽車長,袁國映自己就開始目測,最大的魚有吉普車一樣大小,后來通過拍攝、定位取景的照片和與新大考察隊之前的發現進行了比例對比,估計出最大的魚有15米。
下山時,碰到幾個記者聊起了此事,詢問自己知道是什么魚時,袁國映心里沒底所以委婉的回避了記者的提問。到了晚上,在下山時遇見的那位記者又打來電話詢問,袁國映看在記者非常重視湖里的魚群到底是什么,判斷后便回答說可能是哲羅鮭。第二日,消息傳出去以后,轟動了周圍也轟動了世界,更有二十多個國家的科學家來到喀納斯湖進行考察。
發現了轟動世界的消息卻沒有人敢相信
喀納斯湖里存在神秘物種的消息傳出后,引來了無數的好奇者,當時有一個日本的考察隊,他們做了一些研究,釣到了一些不到1米長的魚。不少游客也都是乘興而去,敗興而歸。
于是喀納斯湖怪的消息有變成了人們消遣時間的話題。
平靜湖面驚現像黑色塑料布海怪
2004年5月28號,袁國映去參加喀納斯的一個評審會,第二天又去參觀了喀納斯湖泊。
上山以后,袁國映借了一個很貴的相機,30多個代表順著山脊往上走,一邊走還一邊看湖面,一直到山頂都是干干凈凈的湖面,什么都沒有,袁國映不免有些掃興。
等到其他的隊員下去的時候,袁國映仍然不甘心,依然走一走看一看,在山頂沒有什么發現,但是再往下走的時候就突然看到好像湖面好像有東西了。
袁國映定下神來仔細一看,就像是一條黑色的塑料布鋪在湖上,大概是倒過來的弓字形。當時他的腦海里到處都是疑惑,為什么把塑料布鋪在湖上干什么呢?因為這個顏色就像是一個黑色的塑料布,根本沒有想到是魚。正在想的時候,旁邊四男一女說到,這些“塑料布”像是在動
仔細看了幾秒鐘,這個非常像塑料布的東西在太陽下一道一道的閃著背光,袁國映調試好相機后卻只拍到了四個白色的點子。
當時袁國映很生氣,因為正好起風,把魚嚇回了湖面里。但他我當時看的很清楚,湖面上形成了V字行的波紋,因為只有魚才能形成V字形的波紋,所以他很肯定的認為這些白點是四條大魚。
喀納斯海怪長達124米
一直到了2年以后,這個事情結束,2005年我出版了一本《喀納斯湖怪之迷》,我把這些照片都附上了,而且我把一些魚的形狀畫上了。再后來生態學會組織了一個科普旅游團體。去了以后,就調了一個15米的船,然后把它們停在上次魚停的地方,袁國映拍攝完以后,進行了一次大致的對比,因為這次湖邊的形狀還是湖邊的樹都有。
袁國映進行了分析以后,嚇了一大跳,一對比上一次的分析,這個魚兩個背鰭的長度將近七個15米長的長度,就是113米。當時是因為魚頭貼著魚尾,看不出這個魚到底有多長,經過分析發現大概有124米左右長,拍第三張照片的時候,又出現一個背面,這個魚就更大了。給我的印象是,喀納斯很多的大魚是在一塊活動的,是群居活動。
所以袁國映得出了結論,現在喀納斯現在至少有8條124米左右長的水生脊椎動物,可能仍然就是哲羅鮭,因為客觀來說,沒有抓住它們,經過我們的推理可能就是哲羅鮭。
國內外多家媒體曾報道袁國映的科學發現:新疆喀納斯發現大概113米長湖怪
到現在我們知道最大的鯨魚是30多米,就是藍鯨,歷史上得到的挖掘出來的最大恐龍,有的說是38米,有的說是42米,就是最大的恐龍在38到42米。而發現的魚是古今中外地球上最大的脊椎動物,也非常的令人吃驚,這是千真萬確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事實,袁國映的發現應該是整個生物界的震驚的消息,但是震動不了,因為人們都不敢相信。
為了證明自己的判斷在山上呆了半個月
袁國映為了證明自己的判斷,決定再去喀納斯的山里住2個月,但是由于種種事情,他在山上只待了17天。
每天都把照相機放在山頂上,但是一直沒有等它們出來。后來袁國映也發現每個來喀納斯的人,都說要看湖怪,但是一直什么都沒有看到。
喀納斯湖怪不是恐龍
首先我們不要把湖怪跟恐龍聯系在一起,湖怪可能是跟恐龍有關系的生物,也可能不是。湖怪就是湖中的怪物,可能是魚可能是軟體動物,也可能是其他的動物,就是比較奇怪而已。
他保護的不僅是天鵝 更是地球的肺
在袁國映的人生歷程中,最為滿意的一件事情就是把巴音布魯克天鵝保護區做了下來。
這個保護區是1986年批準建立的,在1987年的時候,因為在改革開放時候要進行建設,60年代,水利部門就希望在巴音布魯克建一個水庫,因為以前要建,當時的牧民非常的反對。
而現在袁國映把當地牧民說服了,國家開始投資建設,準備筑壩,在這個時候巴州政府也提出來了,這個水庫對巴音布魯克的影響要做一個環評,一共有六個,這是其中一個方面的環評。
就是必須要通過這個環評才可以進行,如果通過不了這個就不能建了。就拿出了3萬塊錢,交給了一個北京的鳥類專家,讓他寫一個牌牌子,證明這個建設項目不影響就可以了,但是當時正值霍亂,他就沒有來,也沒有接受這個事情。
巴音布魯克牧民把小天鵝視為神鳥
事情敲定后,袁國映就騎著馬在里面進行考察,這個是世界上天鵝繁殖的基地,而且他發現了天鵝出生到發育有五個必不可少條件,首先要有隱蔽的草,有吃的,還有就是在沼澤草中間,必須有一個十幾平方米的水面,就是天鵝起飛的水面,有活動的地方。而且巢必須非常的嚴格,必須在水面上筑巢,所以要必須滿足這五個方面的條件,那么天鵝才可以進行順利的繁殖。
不能為了水庫把“神鳥”淹掉
由于巴音布魯克這個地方的環境非常合適天鵝繁殖,而且當地的牧民把天鵝視作神鳥,每年牧民都要進行膜拜,希望天鵝能夠保護他們年年平安,所以這個地方的天鵝和人類的關系非常的和諧。
但是由于保護區和水庫不能同時存在,因為在這個地方涉及的是12級電站,當時對新疆的發展起到的作用是非常的大。開會的時候巴州也非常的重視,各個部門的領導聽取了袁國映的意見,我們不能為了水庫而把神鳥淹掉,成為了最后的結論。
這個水利工程經過這么復雜的環評,在中國也是第一次。
人類和動物 和諧相處
人類自身發展的同時,應該學會和野生動物和諧相處,這個信念袁國映這三十多年來做工作中一直堅持信念。
袁國映在訪談快要結束時說,“我現在已經退休了,我不可能搞大的項目了,別人就是請我去做了,我就會去配合。但是對于大紅魚,我準備繼續干三年,我希望能夠對它的保護作出一點貢獻了,另外要證明我看到的東西,讓大家能夠相信,這是科學事實。而現在大家都不太相信,我希望能夠拍到讓大家看到是真是假,因為我不可能把水抽掉,也不可能用炸彈把他們炸出來,因為這么大的魚很難捕捉到。它從來沒有傷人吃人的事情,從來沒有這種事情。”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族資訊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