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江門30養殖戶懷疑“錦峰”牌飼料致魚死1000擔,送檢50多天才出結果,再送檢已過保質期
南方農村報訊:江門市蓬江區棠下鎮橫江村,養殖戶吳錫偉等30名養殖戶最近很焦躁。
由于養的草魚死了很多,懷疑使用的飼料質量有問題,他們的飼料被送到廣東省獸藥與飼料監察總所(簡稱“省監察所”)去檢驗。“9月25日送去的,在抽樣現場,農業局的人說最多1個月就有結果”。過了50多天,在11月19日,江門農業局才得到兩項指標檢測合格的消息(此時該批飼料已過保質期),在未告知農民的情況下,又向省監察所提出增加檢測一批別的項目。
“等到現在一點音信也沒有。”吳錫偉對記者說,他擔心再出的結果能不能被采信。
近一月內30戶死魚千擔
事情的起因還得從今年8月份說起。從8月中旬開始,吳錫偉發現自己養在塘里的草魚開始逐漸死去。“每天都有死魚,起碼死掉一百多斤,多的時候一天三百斤,持續近1個月,一直到整塘都死光。”
吳錫偉隨后發現,周邊有約30戶養殖戶遭遇了同樣的情況。“我總共死掉了70多擔魚,老唐死掉了50多擔魚,我隔壁的魚塘也死掉了30多擔魚,加上其他的,總共有1000多擔。”11月26日,橫江村養殖戶吳錫偉和幾個養殖戶告訴記者損失的情況。
據了解,吳錫偉等人都是長年養魚的農民,死魚事件發生以后,他們經過討論,把導致死魚的疑點集中在使用的同一種飼料上。在吳錫偉養殖場的倉庫里,記者見到了剩下的飼料,標稱是“佛山市順德區泰峰膨化飼料廠生產的‘錦峰’牌601草魚飼料”,生產日期為2008年8月30日,保質期為兩個月。“我們都用了這種飼料,魚都死了,用別家飼料的人的魚就沒事,我很懷疑是飼料質量出了問題。”橫江村一位吳姓養殖戶說。
在和廠家的業務員無法達成一致意見以后,養殖戶們到鎮上的派出所、江門農業局等部門報了案。9月25日,在養殖戶、經銷商、業務員、以及江門市農業局、棠下鎮派出所、工商等人員共同在場的情況下,大家從吳錫偉的倉庫中抽取了4份樣品,一份送檢、其余三份由江門農業局、養殖戶和廠家分別保存,送檢單位是廣東省獸藥與飼料監察總所。
送檢50天才出兩項結果
吳錫偉等養殖戶對記者說,他們急切想弄清楚死魚的真相,和飼料的質量好壞。他們還表示,如果飼料質量有問題,除了要回貨款外,還要進行索賠;如果檢測報告證明飼料是合格的,也只能接受現實。“可不管怎么樣,這樣干等下去總不是辦法。”
“他們急,我也急,希望檢測報告能快點出,以免生意總是受影響。”11月26日,記者在棠下鎮沙富村見到了賣飼料給吳錫偉的經銷商周德洪。周表示,他對“錦峰”牌601草魚飼料的質量是有信心的,但為什么會出現這么多死魚,原因一時還不能確定,可是這件事已經對這種飼料的銷售產生不良影響。
“他們養殖戶說這個飼料吃死了魚,沒有證據,只是主觀猜測,但這個話說的多了,其他人對這個飼料的信心會動搖。”周德洪無奈地說:“我雖然有信心,但沒有證據證明飼料是合格的,只好任由他們去說,要是檢測報告能快點出來就好了。”而廠方業務員則明確表示,廠家對飼料質量的控制很嚴格,對于抽樣送檢,他們很有把握。他表示,檢測報告如能盡早出,有利于消除此事件的負面影響。
“當天抽樣的時候,農業局的人跟我們說,要檢測十多個項目,江門的儀器設備不夠先進,要送到廣州去檢測。”最近時常打電話到省監察所詢問的養殖戶老吳對記者說,他也打電話到監察所詢問過,對方告訴他,9月25日當天,江門農業局送樣品時只提出檢測砷和三聚氰胺,并沒有其他項目。12月2日,記者聯系了9月25日代表農業局前來抽樣的鄧女士,鄧女士告訴記者,9月25日當天抽樣后,他們就把樣品送往廣東省獸藥與飼料監察所。鄧女士也確認,這次送去的“錦峰”牌601草魚飼料樣品已經檢測過兩個項目:砷和三聚氰胺。
對于這一批來自江門的樣品,省監察所工作人員表示,已經在11月19日向委托方即江門市農業局發送該樣品砷和三聚氰胺檢測合格的報告。而按照產品上的標示推算,這批飼料的最后保質日期是10月30日。
養戶:誰令我們如此被動?
據鄧女士介紹,在收到兩項檢測報告合格的消息后,他們又向省監察所要求追加檢測重金屬、黃曲霉素、六六六、滴滴涕、三聚氰胺等指標。12月5日,檢測結果仍舊未出,但樣品飼料早已經過了保質期。吳錫偉十分擔心,即使檢測結果出來說飼料有問題,在索償時還能不能被采信?
為什么沒有在第一次就全面抽查全部十多個的項目?鄧女士說法模糊:當時僅要求對方按照飼料衛生標準(GB13078-2001)進行。
記者近日聯系了廣東省獸藥與飼料監察所。對方表示,這類的送樣品檢測屬于委托檢測,對于這樣的檢測任務,所需時間一般通過委托方和監察所相互協商確定。監察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監察所接到委托后,首先會跟實驗室聯系,根據檢測項目和內容,來確定所需時間,然后再跟委托方協商,如果雙方同意,將簽定一份委托協議書。按照慣例,檢測時間一般在1個月左右。
該工作人員介紹,當時委托方的要求僅是檢測砷和三聚氰胺。在送來1個月內,已經得出結果,但由于工作較多,所以報告交付委托方“略為推遲”。至于其他其他檢測項目,是委托方后來要求增加的。鄧女士也承認,增加檢測別的項目是“慎重起見”而后來添加的。
至于飼料已經過期一事,12月5日省監察所工作人員表示,飼料過了保質期后,營養指標會有變化,但重金屬等毒素是不會變化的,如果飼料中含有,仍然可以檢測出來。同日記者從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了解到,假如重金屬存在在飼料中的話,含量不會因保質期而起變化。但如果死魚是因為霉菌毒素或者飼料受潮變質(飼料受潮后易產生亞硝酸鹽、組胺等有毒物質),就難以斷定,因為霉菌毒素可能隨著時間推移而消失,而飼料受潮變質則隨時可能發生。
30多個養殖戶如今到哪里能得個明白?他們十分彷徨。由于檢測項目的分次申請,加上檢測報告的延遲發出,造成了這群養殖戶無法得到正確的結果,知道真正的飼料質量情況。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