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真沒想到,到頭來是這些小小熱帶觀賞魚,幫俺們實現了發家致富的夢想!”8月25日早上9時,晉源鎮農民何天武指著院中數十個觀賞魚培育缸對記者說。今年50歲的他,這兩年開過飼料廠,辦過小餐館,累了一身病不說,還貼了不少老本。自打從鄰近太原魚種廠引進了觀賞魚養殖,才讓老何在真正意義上賺了個盆滿缽滿,與老何同在一村的其他十幾戶農民對此也頗有同感。
太原魚種廠建廠30余年來主要發展食用魚養殖業,在沿海大型養殖場和諸多個體養魚戶的沖擊下,太原市場食用魚價格于2003年暴跌,魚種廠也經受了沉重打擊。經過市場調研,他們決定引進科技含量高、節水型觀賞魚養殖項目。2003年冬季,廠長張懷玉帶著技術員上天津、下廣東“取經”,于次年春季引進包括金龍、銀龍、射水魚、蝙蝠鯧等近萬尾珍稀品種觀賞魚。
2004年底,這萬尾熱帶觀賞魚為廠子帶來近七百萬元的收入,職工們年終福利也歷史性地突破一萬元。在已建成3000平方米養殖車間的基礎上,他們又修建了2萬平方米觀賞魚養殖溫室大棚,并配套了水循環利用、生物活菌凈化有害物質等多項先進技術,其綜合規模和技術水平也一躍而居國內領先水平。中央電視臺《致富經》欄目于7月中旬,專門來太原魚種廠拍了一期特輯,向海內外觀眾介紹他們成功發展觀賞魚養殖經驗。
與此同時,魚種廠周邊農民也有心向魚種廠“取經”,張懷玉不但不保密,還主動上門為農民提供技術支持。在魚種廠無私幫助下,何天武等人很快開始盈利,并帶動更多的農民從事觀賞魚養殖。
如今,太原魚種廠觀賞魚不僅占據了太原1/3的市場份額,還在北京、天津、東北等北方市場牢牢站穩腳根,并開始邁過長江,在南京、廣州等市場成功分得“一杯羹”。更重要的是,在他們的幫助下,數以百計的農民也找到了致富“金鑰匙”。
南方漁網編輯:寒星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