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2005年07月10日新聞)老板,給我稱2.5公斤鱘魚,我帶走。”“老板娘,給我們整一鍋鱘魚……”7月2日傍晚,記者在距都勻市中心區約3公里處的甘塘鎮綠蔭湖水庫一農家樂飯莊,看到上述熱鬧的場景。
店主周建樂高興地對記者說,自綠蔭湖水庫旁邊一家公司成功養殖了鱘魚之后,飯莊的生意比以前好多了,綠蔭湖邊上的農家樂飯莊由兩年前的兩三家發展到了現在的十幾家,大部分游客都沖著湯鮮、肉嫩、骨酥的鱘魚而來。
據都勻市畜牧水產中心水產站站長馬文理介紹,綠蔭湖水庫是邦水河的發源地,激流從湖底涌出,水溫常年在15度以下。長期以來,綠蔭湖庫區長達數十公里的冷水不僅沒有給當地農戶帶來好處,反而使上百畝耕田因為水太冷年年歉收。
為了促進當地農民增收致富,都勻市委、市政府于2000年初專門派畜牧中心的專業技術干部實地調研,經過反復考察論證后,認為該水庫庫區適宜發展冷水養魚。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3名下崗職工修建了50個魚池,承包了10多畝山塘養魚。他們從黑龍江購來了鱘魚飼養成功,每條鱘魚每年僅耗飼料0.7公斤,年底可以長到1公斤左右,當地市場價格每公斤達到70到80元。目前,全市近年來累計發展鱘魚養殖5萬多尾,產值達1000多萬元,產品遠銷黔南自治州各風景名勝區和賓館飯店,供不應求。
采集: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