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鱧腹水病(Ascitesosis of China snakehead)
[病因]病原為費氏枸緣酸桿菌(Gitrobacter,freundii)。該菌為條件致病菌,當水質惡化,病原菌大量孳生,可從魚的受損皮膚和腸道入侵體內,引起該病。
[癥狀]病初,病魚食欲下降,有時在水面竄游,體色變黑,隨后,病魚在水面亂游,不攝食,不怕人,眼球外突,局部鱗片脫落,并有點狀出血,腹部膨大,肛門紅腫。剖檢,皮下積水,肌肉水腫,有多量清亮腹水,肝黃色,觸之如泥狀,腸道出血,局部壞死。
[流行及危害]不同規格不同性別的烏鱧可發生該病,混養鰱、鳙魚不發病。一旦發病,傳染很快,發病率為2% 80%死亡率很高,有時高達100%,魚體受傷、投喂變質餌料,水質惡化為該病誘因,發病季節為7—10月,8~9月為高峰期。
[診斷]一般根據疾病癥狀和流行特點可初步診斷,確診時應作病原分離和鑒定。
[預防]加強飼養管理,防止水質惡化和魚體受傷,避免投喂變質餌料。
[治療]①按每100千克魚用6克復方新諾明或1~2克諾氟沙星拌料投喂,每天1次,連續3天。②注射卡那霉素,每千克體重2萬~3萬單位。③用0.3—0.5毫克/升呋喃唑酮全池潑灑。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病害防治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